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家乡闽南多丘陵山地。一个村庄周围既有种植水稻的水田,也有不少遍布于山坡之上的旱地,当地人称此为“园子”。在五十多年前,亦即我的童年时代,这种“园子”多半种植甘蔗。到了夏天和秋天,闽南一带的一个个村庄,大都被一片片翠绿茂密的甘蔗林所包围。诗人郭小川六十年代访问处于前沿阵地的厦门岛和闽南一带,惊喜地发现闽南的甘蔗林和北方的青纱帐非常近似,写下了《甘蔗林──青纱帐》那么一首壮美的诗篇,吟咏赞叹“南方的甘蔗林”和战争年代“北方的青纱帐”,因为“南方的甘蔗林”不仅表面看来近似在抗日战争年代起过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说起“上雅铁板烧”,普通市民熟悉它的可能还不多。但是在一些饕餮级别的食客尤其是来自台湾的食客当中,一提起它,很多人都会跷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3.
报载:地处杭州繁华市区的南方大酒店,从1992年开张以来,在临街的柜台上推出1元1只、味道可口的“南方大包”,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天少时卖出7000多只,多时2万多只,每月仅包子的营业额就达40万元以上。“南方大包”在杭城一炮打响后,众多的酒家饭店纷纷登门求教,目前已有38家不景气的酒楼饭馆,因引进“南方大包”重又生意兴隆,一批处于困境的老莱馆也被“南方大包”一举救活。 “南方大包”,一个普普通通的食品名称,为何能有那么大的魅力?为何能创出一个包子救活多家饭店的奇迹?我们可从它成功之处引出多方面的思考: 其一:“南方大包”之所以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意义,这无疑是一场饮食服务业的革命,“南方大包”的品名即不“洋”也不“土”,其内涵是具有南方特色、南方风味的包子,是南方饮食文化的象征,所以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饮食习惯已成为一股消费潮流,尤其是高质量的大众食品,更能迎合工薪阶层的消费心理。杭城多家饭店和老莱馆,从辉煌陷入困境,反而被“南方大包”一举救活的实践证明,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4.
南国有长城     
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长城就是蜿蜒在中国北方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历史学家多次在历史文献中看到关于中国南方长城的记载。近年来,在湘黔两省相邻的凤凰铜仁一带.民族文物工作者的田野调查和专家考证发现.在不断地印证着历史文献的记载蜿蜒于湘黔交界的千里“苗疆边墙”.被专家确认为“中国南方长城”。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文人菜,这是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中国人把饮食烹饪当作一种艺术,“治大国”也被认为”如烹小鲜”,而中国的文人难免自觉不自觉地涉足饮食烹饪这个艺术领域。同时中国文人的那种传统士大夫趣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向被奉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代,美食之外,茗茶成为了饮食新宠。  相似文献   

7.
侬智高是北宋时期中国南方边境地区壮族首领,在交趾立国和边民强烈要求归宋并反复遭拒的进退两难险境下,侬智高“拥兵自保”、“抗交反宋”,率领数万人马横扫两广却在邕州被狄青击败。侬智高在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中被塑造成“恶贯满盈的千年罪人”,而在南方壮族、越南岱族和侬族、泰国泰族、缅甸掸族等民间社会乃至国家庙坛中却是“保境安民的英雄神灵”。有关侬智高历史记忆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戏剧、神庙消弭血缘边界、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成为中、越、老、泰、缅等跨境民族复杂亲缘关系的纽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侬智高历史的共同记忆”成为中国—东盟国家间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说台湾人对大陆的饮食文化“贡献卓越”,大概并不夸张。满街的泡沫红茶店,有高档的如“寒舍”,路边速食型的“快可立”,在一般高级咖啡店里,珍珠奶茶是和卡布其诺同价的高档饮料。而在各地随处可见的“永和豆浆”与“永和大王”,则又是另一项“台湾奇迹”。豆浆油条,这些本来是中国大陆老百姓最普通不过的早点食品,如今却让两家从台湾来的连锁店赚足了人气与荷包。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特色饮食文化,进一步展现民族文化,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马山县推出了生态、绿色、安全、健康的马山“鲜”特色菜。食客们在品尝色香味俱全且文化内涵丰富的马山菜的同时,还能领略马山独特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时代大势、以大历史观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论述,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全球化思想,赓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工作的优良传统,立足当前全球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中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现实需要,从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体系,其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蕴涵丰富。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系列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新征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全球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Ohne Zusammenfassung

Utrecht, 1 Februari 1921  相似文献   

18.
19.
20.
P. N. Muller 《De Economist》1889,38(1):411-419
De Nederl. Naaml. Vennootschappen doorMr. A. H. van Nierop enMr. E. Baak 1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