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诸多史实,考述了一代藏书大家朱彝尊各阶段的藏书活动,通过对<曝书亭集>相关资料的考证,论述了朱彝尊曝书亭藏书数量之丰、内容之广、过程之艰,并在考证的基础上论述了朱彝尊杰出的藏书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辑录、考证的方式,对朱彝尊散在各处、存有疑惑的文献和涉及其著述的若干文献做了一些收集和辨正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朱彝尊《书鉴诫录后》;第二,朱彝尊为宋荦临曹全碑卷;第三,朱彝尊佚文《纳兰性德致张纯修二十九简跋》;第四,朱彝尊《蕃锦集》钱澄之《引》;第五,朱彝尊《腾笑集》姜宸英序。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丛考     
围绕朱彝尊,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在其逝世300周年之际,作为纪念,考订若干相关问题:朱国祚与“朱国祯”两个历史人物的厘析;《曝书亭集》关于“越”若干时候的用法考察;朱彝尊以古人姓名作对句的影响;《静志居诗话》卢文弨辑本序及李符墓表非朱彝尊撰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浙西词派”是产生、发展在嘉兴大地上的一个词派,也是清代最大的词派,其人员之众、延时之长、影响之大,十分罕见。创始之初,是由当时的六位词人共同在理论及实战两方面倡导推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彝尊。作者通过对朱彝尊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解剖.给读者展示了他的词作成就。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考证朱彝尊若干诗文作品背后的本事和外在的手书墨迹、碑刻。包括:第一,《西陵后感旧》本事;第二,《题李上舍骑牛图》诗墨迹;第三,《皇清诰赠夫人龚母李夫人墓志铭》碑刻。  相似文献   

6.
进入康雍乾盛世以后,秀水朱氏家族中的诗人表现出由进取转为退缩的迹象。反映在诗歌上,便是从积极探索外部世界转变为深入观照和审视自我心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朱彝尊的从弟朱彝爵,其《鹤洲残稿》中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生意识。他笔下的山水已被诗人主体化了,传达的是诗人的内心境界;还有不少描写贫穷生活的诗歌,但悲苦之吟中不乏悠闲之韵,表现出的精神境界是超脱的。就思想和艺术的同一性而言,描写真挚、抒发真情是朱彝爵诗的一大特点。但过于注重个人命运和内心体验,儿女情浓,风云气少,则是朱彝爵诗词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7.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3):111-116
朱彝尊贯通经史,治学广博,著作颇丰。晚年选刊《明诗综》一百卷,书中别附“诗话”,得嘉庆时人扶荔山房姚祖恩整理成24卷《静志居诗话》(简称《诗话》),单本行世。朱彝尊虽久仕清朝,但不忘故明,《诗话》内有表彰前明孑遗的“微言大义”。由《诗话》之编撰体例、撰述动机与著录内容更可窥晓朱彝尊的政治态度与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利民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5):11-17,62
朱彝尊以等身的著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他在晚年亲自将《竹垞文类》《蕃锦集》《腾笑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词和未曾单刻的诗文词曲删订编成《曝书亭集》81卷。嘉庆二十二年,朱彝尊五世孙朱墨林和冯登府辑刻有《曝书亭集外稿》8卷,收录了《竹垞文类》《腾笑集》删余的诗文和其他集外之作。王利民等校点本《曝书亭全集》除收入《曝书亭集》81卷、《曝书亭集外稿》8卷外,还将搜辑的朱彝尊集外佚文编为《曝书亭集外诗文补辑》10卷。  相似文献   

9.
谢伯阳先生主编的<全明散曲>,展示了明代散曲的全貌,是目前收录明代散曲最全的集子.然而<全明散曲>中收录的明代散曲体式却鲜为人知,这里分三部分叙述:名称与分类;宫调与曲牌;用韵与语词,旨在揭示明代散曲体式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清言是笔记小品的一种。其内容庞杂,篇幅短小,造语清雅,文风俊逸。清言多三言两语,骈散相间,声韵谐美而又灵动,是诗化的散文,是小品中的小品。明清文人喜作又善作清言,且对后世影响较大。本文仅从生活智慧、适情雅趣和谈禅论道三个方面对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清言作品的思想内容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市民商业活动的关注与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至了文学自身在择取表现题材、选取描写对象、塑造人物形象、蕴涵人生观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并因此而导致了文学表现对象和表现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明代是十分特殊的时代,流通过大明宝钞、铜钱、白银三种货币,这三种货币都不同程度陷入被伪造的危机当中.明代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伪造货币犯罪的立法,但是最终由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失误而使伪造货币犯罪的治理走向失败,进而导致国家丧失了货币铸造发行权,成为明代败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明代嘉兴前后历时近300年的文学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在特定时空下的文学风貌:既与明代历史发展大背景相一致,又明显带有自身的江南地域文化色彩的特点;从文学自身的传承与流变来看,这个时期嘉兴文学具有在延续中有发展、在传承中有突破的特点,是明代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交汇与碰撞后的产物。这种考论结合的方式,既留心明代文学的发展大方向,又注意关照地域文学的动态,尽可能将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之间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