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家庭成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和家庭资产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分析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对家庭成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越高,家庭成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越高,该效应城市高于农村;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越高,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概率和比重越低;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家庭收入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
张兵  盛洋虹 《金融与经济》2021,(1):40-47,71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并识别和检验了数字金融影响创业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缓解了个体受到的信贷约束,降低了创业成本,还通过提高个体的风险偏好,促进了家庭创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金融知识丰富的群体影响更为强烈;对于生存型创业和主动型创业活动,数字金融对后者的影响更大。同时,数字金融对创业活动中的创新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金融素养、家庭财富与家庭创业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体上,金融素养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家庭参与创业的可能性,但家庭参与创业面临着"财富约束效应";而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富具有替代作用,提高金融素养有效缓解了家庭的"财富约束效应",促进家庭参与创业。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财富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但金融素养更能缓解农村家庭创业所面临的"财富约束效应"。另外,提高金融素养能有效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增加其风险偏好,间接地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对家庭负债行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基本养老保险显著降低了家庭负债的可能性以及负债程度,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和考虑遗漏变量后依然稳健;第二,职工养老保险和家庭负债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仅显著影响家庭负债程度;第三,消费在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家庭负债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即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影响消费进而影响家庭负债;第四,养老保险对家庭负债的行为在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作为数据来源,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将家庭创业决策分为创业行为决策和创业意向决策,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二者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在男性、年轻以及城市样本中更加明显;进一步,本文对数字金融促进家庭创业决策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发现该促进作用是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提高家庭信任水平和增强家庭风险偏好这三个机制来实现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从微观角度理解数字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提高家庭创业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华  利圣临  杜霞 《保险研究》2023,(9):95-110
基本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释放家庭预防性储蓄,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有必要从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角度研究家庭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了家庭配置金融性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提高了家庭配置金融性无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调整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解居民家庭养老压力,并着力提升居民金融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量住房产权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完全住房产权获得的房奴效应超过其财富效应,存在贷款偿还压力的家庭为了保证月供还款,不敢冒险追求具有更好工作前景和高工资的职位或创业机会。完全住房产权获得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提升有负向影响,部分产权获得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住房产权获得对老年群体、低学历群体家庭经济地位提升负向影响显著,对青年群体、高学历群体的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廖红君  樊纲治  弋代春 《金融研究》2020,481(7):153-17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深入考察购房融资方式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民间借贷购房的家庭,按揭贷款购房的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可能性更高,且更倾向于主动创业。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相较于民间借贷购房,按揭贷款购房能够降低家庭的流动性约束,缓解家庭的资金压力,从而促进创业。同时,按揭贷款购房能使家庭获得充足的贷款额度与较长的贷款期限,进而有助于家庭创业。而且在偿还按揭贷款的过程中,家庭能与银行建立长期良好的信贷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家庭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促进家庭创业。为了积极推进创业创新的战略部署,应进一步健全银行信贷体系,发展和完善住房金融制度,从而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释放和激发家庭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量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通过缓解收入风险、健康风险与风险厌恶程度等,影响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家庭净资产水平和信任水平异质性,影响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差异。其中,参加企职保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促进家庭股票市场参与显著,参加城乡居保影响不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整合社会养老保险“多轨制”,提高城乡居保的养老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房价持续增长的现实背景,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家庭住房数量为核心检验住房投资对城镇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无房家庭,自有住房家庭的创业概率并未显著提高;当家庭有多套住房时,才能显著提高创业概率。同时,对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住房价值对家庭创业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有多套住房家庭而言,住房价值能显著提高创业概率。本文发现住房投资尽管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加风险偏好等机制促进创业,但也会对创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只有在政府坚持住房去金融化和"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下,住房投资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才能逐步占据主导。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退休意愿进行考察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利用CHARLS 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别从家庭因素和财务因素角度对我国中老年群体个体的退休意愿及配偶间退休决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1)从家庭因素角度看,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意愿最为强烈且其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孙辈的责任,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表明后者是造成前者的主要原因;(2)从财务因素角度看,不同保障程度的养老保险对个体退休决策具有不同的影响,包括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补充型养老保险在内的高保障养老保险会显著促进个体的退休意愿,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等低保障养老保险则没有这种影响;(3)家庭内配偶间退休决策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夫妻退休决策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表现为闲暇的互补性,而配偶高保障养老金的“溢出效应”可以为这种现象提供解释。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夏咏  王钰 《武汉金融》2022,(10):51-59
提高农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破解农户融资困境以及助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软信息-金融借贷-农户创业”的理论框架,结合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法等,从金融借贷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了软信息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正规借贷显著促进农户创业,而民间借贷对农户创业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通过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正规借贷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民间借贷在该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推动农户经济发展理念更新;优化农户创业的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将农户软信息“硬化”,完善农户信用评级,甄选潜在创业者。  相似文献   

14.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策效应具有短期性;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家庭消费,还能调节患病群体与健康群体之间的健康风险,减少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家庭消费。由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继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扩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26246个受访者的家庭微观调研数据,测算社会保险参与状况,从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两个方面,运用多种计量方法估计了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随着农村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增加,家庭消费不平等程度降低,有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消费均衡;2.社会养老保险参与会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和降低家庭生命周期储蓄水平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而医疗保险则会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进而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3.社会保险参与对家庭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受经济环境、生命周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现象,表现为南北方地区差距较大,对青年家庭影响更大;4.养老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对生存型消费影响最大、对享受型消费影响次之、对发展型消费影响最小,而医疗保险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影响效应正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2010~2018年的数据,采用相对收入标准法精准测算各年度中等收入群体的分布和消费特征,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房价对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不同类型消费影响有显著差异;房贷支出占比对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的中介效应显著;相较于城镇低、高收入家庭,房价收入比对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最后,从促进就业和稳定收入、保障消费时间的休假制度、形成促进消费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以提高城镇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促进国内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7.
有效发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功能,化解返乡创业农民信贷约束瓶颈,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研究主题,基于河南、贵州两省返乡创业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相关研究对探索改进土地产权融资模式,优化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融资供给决策,破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两期CHARLS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财政“一刀切”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政策与地方财政差异化的缴费补贴政策对农民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财政补贴有利于整体促进参保农民家庭消费支出,尤其对已领取养老金的家庭,消费增进效应更明显;对于未领取养老金的参保农民家庭,却具有抑制效应。从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地区来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对低、中、高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依次减弱,对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农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依次增强。因此,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方式、扩展筹资渠道、强化制度联动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补贴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骁 《北方金融》2023,(4):8-14
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不但能够增加家庭对风险金融的投资比重,而且能促进家庭风险金融持有量,并在控制了各类变量的条件下该结果稳定性依然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养老保险对降低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具有消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和农村两个子样本中分析发现,在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效果较小,说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对金融消费水平的提升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省份与CHFS匹配面板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家庭创业决策。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经济集聚、弱化市场分割和加速知识溢出,以及提高家庭储蓄和扩张社会资本等。在农村、中西部和创新引导的地区、低附加值行业以及在机会型、有车和风险厌恶的家庭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创业效应更强。最后引入信息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发现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家庭创业决策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