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乡村治理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弘扬与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民教化、乡村服务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成为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以新乡贤文化为视角,对乡贤文化及其属性进行解读,分析总结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新乡贤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以此促进乡风文明和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通上达下”作用的乡贤群体,在时代的洗礼和号召下已经转变为当代“新乡贤”,并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不断贡献自身力量。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新乡贤在促进乡村治理、推进三农工作、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创新乡村文化、巩固乡村主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乡贤队伍的前提下,新乡贤通过乡贤组织助力公共事务、德法并举构建乡风文明、资本统筹促进农业发展、乡土重建弘扬乡村文化、知行统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助推乡村振兴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乡村建设需要招才引智,让想为家乡作贡献的各界人士投身农村发挥作用。新形势下如何重塑和促进乡贤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农村发展中的时代价值,正逐渐成为一些地方探索实践的课题。论述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及乡贤文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睢宁县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强调:“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乡贤,使其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深陷“人才空心化”的困局。鉴于此,山东省东平县朝阳庄村以乡贤理事会为载体,内举能士、外纳贤才;以乡贤人脉为枢纽,链接资源、厚植产业;以乡贤带动为支撑,焕活参与、纵深治理,使乡贤成为人才振兴的领航者、产业兴旺的践行者、治理有效的助推者,探索出了一条乡村人才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乡贤到现代乡贤的演变是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制度背景的变化相伴而行的,由此导致二者价值观、结构组成、思维方式、社会功能的重大差异。现代乡贤有利于塑造乡村治理良好格局、巩固拓展乡村优秀文化阵地、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然而"理性人"驱动消弭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了乡村治理难度系数,乡村内部缺乏培养现代乡贤的原生动力,这些是乡村治理中培育现代乡贤困境的主要诱因。应以对现代乡贤合理需求的响应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系统论思想持续提升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效,科学铺就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6.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场域内具备独特意义。新时代以来,为解决乡村秩序失衡、共识离散、公益虚化等问题,需要乡贤人才回归乡土。乡贤人才赋有地域性、示范性、公共性、崇善性,以乡贤嵌入县域内地方组织、规范乡贤个体行为范式、完善乡贤治村制度体系保障、加强乡村公益共同体建设,来优化乡贤内嵌乡土的具体路径,发挥着乡贤人才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农耕文化。乡村体量大、治理难度高,在新时代背景下又提出更高的治理要求,新乡贤是对传统乡贤的继承与发展,对乡村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松滋市等地调查,采用嵌入性理论,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建议,提高新乡贤治理参与率,使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可从农村民间传统文化基因入手,探寻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和内涵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契合。云浮乡贤理事会诞生于有着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礼法兼治等文化基因的转型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其对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创新乡村治理制度、加强乡村管理等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应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的作用,以村民的积极认同作为乡村治理的价值基础,礼法并用,从而推进乡村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好评如潮,各地政府鼓励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乡贤,一个模糊的名字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新乡贤参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里重要一环,基层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前提。因此,"请贤、招贤、留贤"要成为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如何构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乡贤因为具有权威性、内生性、公共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内生主体基础。基于上述传统治理智慧的启示,本文构建权威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从历史变迁和当前实践的角度分析通过培育新乡贤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1○乡村权威的嵌入性影响其治理能力、公共性影响其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影响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2○从历史变迁来看,乡村主导性权威决定村庄治理模式,其中传统时期是文化权威的生成与士绅治村,集体化时期是政治权威的构建和国家治村,包产到户后则是经济权威的兴起和能人、富人治村。3○培育新乡贤是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有效构建机制,包括宗族权威公共化、文化权威在地化和经济权威体制化三种具体机制。三种机制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生长公共性、提升嵌入性,进而提升其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村庄有效治理。4○作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新乡贤,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的机制是基于村庄内部组织的再运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时间节点,分析其实施以前和以后的差别,以期探究乡村振兴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变迁。[方法]文章基于CNKI网络数据库1990—2021年乡村治理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NKI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1) 20世纪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相关研究较少。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是刺激我国乡村治理研究快速增长的第一个关键点,2002—2006年我国乡村体系研究文献突增,并主要围绕乡村治理体系的困境和问题,开始从村民自治的乡政村治模式寻求出路。(2) 2006—2017年乡村治理体系研究保持缓慢推进,问题探讨更加广泛,包括善治、乡村精英、法治、治理模式、农村社区、路径和对策、自治、协商民族、城镇化、法制化、乡贤文化和新乡贤等。(3)2013年的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建设试点,又一次激活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带来新研究增长点。(4)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研究的第三个增长点,相关研究文献暴增。[结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前,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缓慢,税费改革和桐乡案例是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两个主要的推动力和...  相似文献   

12.
王晓东 《山西农经》2022,(17):165-167+19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建设行动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着人才数量短缺、水平不高,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乡贤文化没落,乡贤人才流失,基层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乡村建设行动的顺利开展。解决乡村建设人才队伍问题要从建设一支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吸引各方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事业,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重塑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繁荣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关注案主的优势与潜能,在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中发挥以下作用:一是以专业理念增强村民发展文化产业的主体性,通过赋权和增能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文化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二是以专业方法挖掘和培育乡村优势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依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并创新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发展滞后、文化治理机制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乡村振兴视域下,从建设主体、文化融合、治理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举措,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增强乡村振兴实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动力,而资源是乡村治理的活力支撑。在地方政府与普通村民之间存在一个衔接二者关系的接点中间层,以接点主体的资源汲取能力与村民的资源获得感为基本脉络,对重庆与江西两地村庄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以重庆Z村为代表的乡贤治理架构,资源汲取能力弱,但村民资源获得感强;以江西S村为代表的行政主导逻辑,资源汲取能力强,但村民资源获得感弱。乡村治理实效应是汲取能力与获得感之间的协同正效应,但在无法达致这一理想治理实效状态下,选择偏向于自治化的乡贤治理将更有利于村庄治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正>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内涵,是当下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浙江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培育和吸引在外或本地经商、从政、为学的"能人""贤人""名人"等新时代的乡贤回归农村,参与、支持、投资新农村建设,破解乡村社会治理缺人才的问题。"乡贤参事会协商文化村治模式"获2016中国  相似文献   

17.
乡贤文化与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相关,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治理的关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乡贤文化与农村治理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乡贤文化与农村基层治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根基,研究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 文章选取拥有超大城市典型特征的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北京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熵值法和加权法对2001—2020年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发展水平展开了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耦合发展演变规律,运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制约北京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水平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 (1)2001—2020年北京市乡村振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和教育经费是制约该市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因子。(2)同时北京市乡村治理评价分值呈现为扩散的“W”型结构,2009—2018年乡村治理协调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缓慢发展阶段,直到2019年,开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是该超大城市乡村治理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3)2001—2020年北京市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超大城市乡村区域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生态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创新治理方式,提高自治能力;充分发挥治理内生动力,挖掘乡土文化价值;促进产业振兴,实现人才回流,以协调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罗兴奇 《农业经济》2023,(10):56-58
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主要从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分析其实践逻辑,并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简单剖析,据此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有效补充。社会力量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促进文化传承与融合、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农民增收途径等作用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规迟滞、主体意识不强、乡村融入困难、监督激励缺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探索融合路径和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