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商誉权受到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商誉权的问题愈显得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商誉,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商誉在"商誉"账户中进行核算。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商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为便于说明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商誉会计处理之法。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角度看商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界有关商誉性质的看法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争议。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 ,对商誉概念的理解通常有三种最主要的观点 :(1)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 ;(2)商誉是预期的未来收益超过不包括商誉在内的总投资正常报酬的贴现值 ;(3)商誉反映了企业总价值超过各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额。根据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 ,商誉被认为是一项具有一定特征的单项资产 ;而根据第三种观点 ,商誉则是一项不可分离的单项资产。三者均认为商誉是一项资产。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颇多…  相似文献   

4.
会计性质及核算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关于会计性质的几种流行观点,继而探讨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认为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账。  相似文献   

5.
商誉这一概念是随着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行为的发生才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合作等经济业务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商誉有关问题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人们对商誉会计问题也存在许多争议.如商誉能否确认,自创商誉如何计量,正、负商誉本质问题,商誉能否摊销及如何摊销等?本文试对商誉性质作一新的认识,并进而对商誉确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务会计中的“外购商誉”产生于一次购并交易中,购买成本实际上是一项投资(资本性支出),购买价格超过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可确认为“合并溢价”,在性质上类似于股票或债券投资溢价。这种“合并溢价”在理论上不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在实际上又不能给企业带来确定性的经济利益,所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商誉)并不适当。在企业合并时,可将这种“合并溢价”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以后分期摊销,冲减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7.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和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其确认和计量已成为会计界研讨焦点。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帐,外购商誉应确认为购并价差,并予以系统摊销,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应予以确认入帐。  相似文献   

8.
9.
由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一直是会计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于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关注更甚于从前。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商誉及由此引出来的问题。进而介绍了商誉的基本概念,包括商誉的本质,构成要素,商誉的减值等。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由于自创商誉成本的难以计量,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故本文主要讨论外购商誉。由于我国只确认外购正商誉,不确认负商誉,因此本文除非特别提出负商誉,其余所指商誉均为正商誉。本文对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负商誉及其涉及的问题,使得本文体系趋于完善。最后是笔者对商誉确认和计量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及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岑 《投资与合作》2011,(12):253-253
商誉具有不可明辨的特性,各国对其界定各有所异,会计上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探寻商誉本质出发,将商誉分为两类,并对新准则下——并购商誉和自创商誉作出比较与分析,在综合现有观点基础上.着重研究自创商誉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誉不是因并购而产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简单地摊销就完事。商誉既可以外购又可以自创。自创商誉价值的构成要素中,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技术和专营专卖权等,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企业的一般无形资产入账;由杰出的管理人员要素构成的部分,不应也不可能作为一般无形资产入账。购并企业在购并被购并企业时所支付的超过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部分的价款,应作为递延资产处理,而不应确认为外购商誉。  相似文献   

12.
刘俊健 《金卡工程》2010,14(8):86-87
特殊防卫权的设定有利于公民同严重的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对其性质的界定理论界却一直有争论。本文先是从立法背景及其原意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之后再从适用对象、适用时间、举证责任等方面分析了特殊防卫权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商誉会计理论在企业并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商誉的确认原则对于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有违会计原则,商誉的计量方法取决于商誉性质的认识,如果将商誉视为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其公平价值之差,则商采用间接计量方法;如果将商誉视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则商誉采用直接计量方法,商誉摊销方法有直接冲销法,分期的摊销法和永久保留法,负商誉之所表现为负值,是因为收购公司的商誉未入帐。  相似文献   

15.
对负商誉的性质及其账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郭继宏 《会计师》2008,(3):13-16
本文首先对"商誉"账户设置问题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本文对商誉增加、减少的核算进行详细说明,为防止读者误解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办法,本文采用案例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7.
余秋香 《财会学习》2020,(14):147-148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高溢价的并购成本,造成上市公司商誉爆发式增长,巨额商誉的减值风险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黑天鹅。  相似文献   

18.
高卉  杨孝安 《时代金融》2013,(14):44+51
本文首先回顾了商誉这一概念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关于商誉定义的Hendriksen的三元理论,即超额收益观、总计价账户观和好感价值观。其次在对商誉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计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并展望。  相似文献   

19.
赵志鹏 《会计师》2019,(3):26-27
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泡沫及其一次性重大减值处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要素之一。随着我国上市企业并购活动的愈演愈烈,合并方在并购后的商誉泡沫现状日益突出,所以,并购后的商誉减值成为财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商誉处理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商誉的确认、初始计量以及后续计量等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提出了确认商誉价值和把控商誉风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进而为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其减值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董哲 《会计师》2021,(18):13-14
近年来,上市公司进入投资并购的狂潮,溢价并购伴随着超额商誉、商誉占总资产比重越来越高,监管机构对商誉减值风险的关注不断加强.业绩承诺期满后,基于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原管理团队离开等原因,并购标的业绩开始大幅缩减,对商誉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以掌趣科技公司为例,通过对上市公司收购玩蟹科技、天马时空形成商誉及减值过程进行分析,并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