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基于1989年~2009年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储蓄率能够全面反映一国的积累情况,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广泛的政策意义。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变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储蓄率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以及短期波动性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经济制度变迁与人口结构是长期影响储蓄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对于储蓄率的影响在1995年之后显著增强。短期内,我国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储蓄率将进入持续下降阶段,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信息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城市快速发展的信息消费相比,农村地区的信息消费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文章以信息消费较为发达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了江苏省农村信息消费的现状,并利用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信息消费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根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锦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3):42-43
文章运用马克威软件对中国2006年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大体可分为四类。文章最后还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地区间消费水平差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结合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测评框架,通过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知识、数字金融风险意识、数字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消费者权益和申诉程序知识四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测度框架,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整体偏低且个体间差异较大;此外,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亲戚是否从事金融工作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水平。本研究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燕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Z1):20
利用1985年至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样本数据资料,通过EVIEWS3.1软件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并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计算和分解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比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性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性总体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不平衡性最明显,其次是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从空间层面来看,区域间不平衡性大于区域内不平衡性。从收入来源来看,工资性收入对整体不平衡性的贡献率最大,其次...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同时也论证出了我国整体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理论上可以降低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但实践结果如何,亟需实证检验.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参保新农合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且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分析上看,参加新农合后,农村居民会显著的增加日常锻炼行为次数;在报销比例分级诊疗政策的指引下,主动选择较低的就诊医院等级;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遭遇疾病后的自费医疗费用;但是对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比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CGSS(2015)数据,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视角,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员工情绪、工作环境、公平感及满意度与关联绩效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与分析.研究发现,年龄与关联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受教育程度和满意度与关联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工作环境中工作稳定、薪酬待遇、晋升机会、同事关系维度能显... 相似文献
14.
动员储蓄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削弱了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这种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私人储蓄率,不利于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能通过利率、收入、资产选择效应等多种机制提高私人储蓄率。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推行金融自由化运动。选取1992—2006年为样本区间,通过对中国银行自由化的储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银行自由化对提高私人储蓄率作用是显著的,且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苗苗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5):33-36
本文以西方宏观经济学储蓄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制度与形势,对中国高储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降低储蓄率以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文章首先通过选取1990-2007年存款利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存款等指标,分析了陕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四个指标的相关关系,得出了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高度正相关的结论。然后用计量模型验证了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高,不是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足,而主要是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太低造成的。最后结合陕西农村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18.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19.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49-53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样本微观数据,分析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现状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分布特点,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状况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医保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身体健康状况"及"社会公平感"两个中介变量产生。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从加快城乡医疗保险整合的步伐、完善医疗保险的补充项目以及提升医疗保险给付水平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制度的公平性,同时提升医保的可及性、有效性,从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达到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比较理论的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把中国社会综合调查项目(CGSS)2005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应用序列逻辑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得出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的有婚姻状况、年龄等个体因素和与朋友亲密度、生活纠纷等社会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