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宋美 《山西农经》2023,(18):182-184
目前“保险+期货”模式受市场化尚未完全打开的影响,在期权定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保险+期货”期权定价和作用机理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前生猪期货价格保险产品存在保障期限与保障价格单一、B-S-M定价不适用亚式期权定价、定价多数从保险公司角度考虑而非以养殖户角度出发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生猪场外期权产品定价方法。主要包括就保险层面的参保主体以及保险条款中的保险期限的基础条款设计,将保险期限设定为锁定期与销售期,保障价格设定为包含平值、实值、虚值的区间;就期权层面的生猪场外期权定价采用以当日生猪期货结算价作为目标价格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同时,基于案例对该定价合理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高盛 《山西农经》2021,(1):20-21,24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不断加深,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相关制度,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得到发展。当前我国针对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精算定价模型较少,受限于国家农产品保险和期货行业的发展规模,仍需探索影响该模式精算定价的因素。通过对农产品“保险+期贷”模式及运行经验进行分析,构建精算定价模型,对我国当前“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佟晔 《山西农经》2022,(3):175-177
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尽管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经营早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但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季风区,这一自然限制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障碍。"保险+期货"模式在传统农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产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了农业经营个体的收入保障程度,是资本市场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文章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梳理了各方参与主体所承担的责任,结合这一模式落地实施后的试点效果及结构创新,明确了农业发展新形势下"保险+期货"模式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苹果种植户对苹果"保险+期货"模式的认知情况,提升参保率,在梳理苹果"保险+期货"模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8年参与静宁县苹果"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试点的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种植户对该种保险产生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果农的教育水平、劳动力人数、社会资本、参保经历、灾害经历、风险感知以及风险信息关注均对认知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在对"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猪肉价格周期波动一直是困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研究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效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如果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价格波动传导机制,那么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就可以通过稳定玉米饲料价格来缓解猪肉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应用非对称BEKK-MGARCH模型和DCC-MGARCH模型研究玉米、生猪和猪肉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和动态关联程度。[结果](1)生猪和猪肉市场对负向冲击的反应程度明显高于对正向冲击的反应程度,即存在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效应;(2)玉米(生猪)市场与猪肉市场之间存在着双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表明降低玉米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水平有助于稳定猪肉价格,因此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可以起到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3) DCC-M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同时发现玉米市场政策调整和重大外界冲击会降低玉米和生猪(猪肉)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度,从而削弱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的实施效果。[结论]减少玉米市场不必要的政策干预,提升应对重大外界冲击的能力可以提高饲料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稳定猪肉价格的效果;缺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棉花“保险+期货”模式的出台对保障棉农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地区差异性增强、生产成本上升、目标价格统一不变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该模式的作用有所减弱。方法 文章基于2021—2022年棉花期现货价格数据,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统一费率,运用熵值法对各地级市棉花价格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棉花种植区域进行风险区划。结果 (1)棉花价格风险主要集中于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专业化程度是产生价格风险的主要原因;(2)修正目标价格和保险费率后,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目标价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险费率增长速度随保障水平提高而降低;(3)通过构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与保险公司的信息联动机制,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结论 为更好地发挥“保险+期货”保障农民收入的作用,提出针对不同风险区域,实施精细化产品设计;多方主体相互配合,减轻地方政府保费压力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效应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4省614户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结果 (1)少免耕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带来的“选择偏差”后,通过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进一步证实了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少免耕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进而增加农户收入,产量效应发挥了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转移效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4)异质性分析发现,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在新生代农户和规模户中表现更为显著;(5)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认知特征是农户采用少免耕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为发挥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少免耕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降低技术实施成本,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农户参与及付费行为。[方法]文章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东江源水源地500户农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1)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但差距不大;接入城(集)镇处理管网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8.55元/(月·户),接入村落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4.42元/(月·户),采用农户分散处理模式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5.63元/(月·户)。(2)村集体的参与、农户对水环境的感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在第一阶段中区县变量、河流水质变化的感知、河流水质变化与污水处理关系认知、是否是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村、文化程度、是否是村干部变量通过了显著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是否同意付费的关键因素;在第二阶段中区县变量、本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成效满意度、收入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支付水平的关键因素。[结论]应建立县级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责任主体,划分各主体职责,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