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扬州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利用规模效应,带动了扬州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扬州工业经济走上规模之路,也与本身的区域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索。 一、扬州规模经济形成的区域条件 1、扬州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 八十年代中期,扬州已跨过工业化的起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分布转变为“二、一、三”的格局,进入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发展规模化大生产,在扬州具有这样的区域条件: 首先,八十年代中期扬州形成了以机械、纺织、食品、化工为主的地方工业结构。其主要产品象重工的汽车制造、内河船舶、动力机械;轻工的食品饮料、服装、电光源;工艺美术的玩具、漆器等。与苏南相比,工业结构和主要产品种类相差很大。如无锡的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为“三大机”(机床、柴油机、压缩机)、五小机(电焊机、电动机、电瓶车、发电机及机组)等等。扬州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现象”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在扬州进行了实地考察,也感到这个话题确实该热一热。 发展要有新思路,“扬州现象”就是一个符合新思路的“现象”。“扬州现象”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取得规模效益,并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获得较高速度。 “扬州现象”给人启示颇多,在发展规模经济上的可贵之处,是把培育和发展规模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就是把发展规模经济与组织合理的规模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 扬州在汽车、家电、机械、电子等组装加工型产业里,规模最大的春兰集团已具备了年产空调器100万台的生产能力,年产量相当于全国空调行业十大企业年产量总和的1/2,柜式空调和家用空调国内市场的复盖面已占80%和35%。1993年集团的产值已达28.7亿。客车的规模生产是1500辆,扬州客车厂 1993年产量已经是4400辆。集装箱和规模生产是15000标准箱,扬州通运集装箱有限公司1993年的产量已是31612标准箱。硬顶吉普车的规模生产是15万辆,生产“黎明”牌汽车的仪征汽车厂现有的产量是3.3万辆,1993年的产值14. 5亿,正在开拓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这都是上了规模或向规模经济接近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调查组 《现代经济探讨》1994,(8)
<正>“扬州现象”,是江苏1994年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之后,我们又进行了跟踪调查,感到确有新鲜经验,值得重视、总结、推开和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对当前地方经济迅猛发展中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扬州现象”不失为一帖清醒剂,使人们看到了再上新台阶的一条新途径。 扬州的崛起来自工业规模经济 90年代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继续处于前列。一般认为,主要是靠苏南,以乡镇企业为支柱,出现了几只“小老虎”。这并不错,但不全面,忽略了正在崛起的扬州。其实,在 1992和1993两年,综合实力发展最快的,可算是处于长江北岸、属于苏中地区、包括10个县和县级市的扬州。80年代,按经济总量,扬州在11个省属市中居第五、六位,处于苏、锡、常、宁之后。一度还次于南通,按增长速度,大致相当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992年,扬州的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扬州出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群和产品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和这些企业群和产品群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他们的出现,既有扬州特殊经济地理、经济发展阶段等历史背景原因,又有他们自身特殊的心理素质、精神品质所呈现的“能人效应”的原因,同时又是与扬州各级领导的选拔、培养分不开的。 ──顺应经济发展的大势,在新的经济发展能流中寻找自身的成长点。扬州的经济发展,从五十年代起,走的就是一条“小而全”的道路,总体实力弱,经济效益差,一遇到风浪,经济就会受到较大波折。1985年以后,这种以“五小”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弱点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我国的经济和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的社会消费需求在萌芽,一系列新的消费品有待开发,一系列老的消费品急待更新,一个潜在的新的巨大市场正在我国不断地展开。显然,这种包含着巨大经济能量的变化给扬州的经济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不能说扬州一开始就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了这个机遇,但已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扬州市通过开发战略产品,培植重点企业,发展工业规模经济,逐步把过去偏重于简单总量扩张的粗放经营导入内涵式发展、集约化经营,以此带动经济总量增长的发展轨道,是扬州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扬州规模经济成长的实践证明,规模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微观基础,首先在于遵循市场满足率低、关联作用大的产品开发原则选好产品,以此为突破口,选好一个企业领导人,选好一种企业机制形式,以实现产品开发目标。而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旨在“放水养鱼”的财税、金融政策,则为规模经济的成长提供了一种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与条件。 规模经济的金融支撑 近几年来,扬州市围绕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狠抓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技术进步,把规模经济建立在牢靠的科技进步基础之上。该市工业技改投入,“六五”期间很少,仅4.6亿元;“七五”期间增加较多,为38.5亿;进入“八五”时期增长更快,仅1991、1992年两年就达到 41亿,相当于前 10年的总和,1993年一年投入57亿,又大大超过前两年,累计“八五”前三年投入近百亿(98亿)。 相似文献
6.
<正> 199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政府和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扬州规模经济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在扬州召开,省及省辖市的经济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省委常委、省社科院院长胡福明和扬州市委书记李炳才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本次研讨会以前一阶段调研成果为基础,着重就扬州规模经济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及从扬州规模经济的经验中探索江苏改革与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7.
<正>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1993年扬州灯泡厂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复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 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厂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1993年,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 1994 析氖灯生产将达到3亿只的生产能力。 氖灯生产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是不容易的,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都有竞争对手,现在如何保住这个冠军,更是要花力气的事情。扬州灯泡厂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省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风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低水平重复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过度的竞争,又会防碍生产的集中和企业组织的优化。在竞争中扬州灯泡厂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民族工业发的灵魂——“红塔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红塔集团的高速、超高速、跳跃式的发展,被国内经济学家、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称之为"红塔现象"或"玉溪经济增长方式".这个十几年前还是一个鲜为人知,处于困境的中小型烟草企业,如今,它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现代化烟草企业,国内13种名烟,它占了4种,产量占72%,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10种国产名烟牌号中,该厂三种牌号的香烟分别名列前三名,其中"红塔山"是国货精品中能同洋烟抗衡的极少数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扩大企业规模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我国实际来看,企业规模偏小,且产业集中度过低,这是我国产业组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壮大我国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成长素质,应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经济特征,在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多角化和提前多角化。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横向兼并应是目前该选用的兼并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金库”是一个单位的“私房钱”。既然贴上了“私”字的标签,就说明它有着不可告人的隐情,一旦大白于天下,便要触犯“天条”,受鞭挞之苦。2000年,在紧锣密鼓的反腐败斗争中,长治市审计系统接连对一些单位的“私房钱”进行了曝光。打响了一场斗“私”反腐的攻坚战。据统计,2000年仅审计部门就查处58个“小金库”,库存达920多万元,几近于一个贫困县半年的财政收入。由此可见“小金库”数量之多,数额之大。铲除经济肌体上的这颗“毒瘤”,已是人心所向,迫在眉睫。按照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老板纷纷回村,捐资公益事业,更有相当多的富豪回乡任职村委会,尤其在200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后,富豪返乡当村官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报道:目前山西省河津市148个行政村中,由民企老板任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的就有60多人。 相似文献
14.
15.
80年代以来,一大批“草木才子”崛起于乡土之间,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十几年间,他们开创了中国经济新的半壁江山,积累了数以千亿计的社会财富,转移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然而,就在这群农村能人迅速成长为新一代中国实业家的同时,一个现象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这群农村能人中不少人往往只各领风骚没几年,或中箭落马或半途夭折,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能人易夭”现象。农村能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这个新的时代命题正严肃地摆在每一个关心中国农村改革的人面前。 事实或许是在一种直接的对照中才显出它的说服力。就在许多能人纷纷半途夭折的同时,有一个人却创造着一个奇迹:他在中国农村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三个一”现象,就是“一哄而上”、“一刀切”、“一个怪圈”(即“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痼疾。“一哄而上”,首先体现在股票发行上。股票发行的审批缺乏一个严格的标准,因此一些不合乎要求的企业千方百计地混进股票发行的队伍。如一家经营汽车的企业,获得发行股票的批准后,毫无节制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从“九五”到201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积极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组织结构,增强各产业及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根据我国饲料工业的目前状况和国民经济“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饲料工业发展已进入一个调整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饲料工业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后,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企业生产能力闲置浪费及国有企业缺乏市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政府规模的扩张是出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是由于经济的增长为政府扩张规模提供了更强的物质基础和需求?或者,经济增长与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文章将对1978年-2003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和政府规模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不存在由经济增长到政府规模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规模扩张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规模扩张,是指政府的规模和职责范围的扩大。政府规模表示政府的存在状况,特别是政府经济存在的状况;构成政府规模和政府存在状况的要素是各类政府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机械总和。衡量政府规模的一个通用指标是政府支出与经济中社会总支出或总产出的比...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工业化水平。发展中的城市以其聚集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条件,并以不断增长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一直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人口还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已达40%以上。因此,大力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发展战略。本文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