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探讨企业契约性质时,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对企业契约形式的影响:企业是关系契约和隐性契约的结合体;不完全契约同时影响着企业契约的当事人的行为,这就使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都必须注重能够促进契约当事人相互合作的社会资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契约经济学以科斯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整套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为理论出发点,逐渐地研究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而契约经济理论作为现在企业理论的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和产权理论都与现代契约经济密切相关。现代契约经济的研究同事还解答了如何利用新理论来解决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引起的利益冲突的问题。本文在通过总结现代契约经济学发展体系和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归纳出现代契约经济学对现代企业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企业的性质及作为企业契约关系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进而说明企业的人力资本契约的完整理论;承认人的特殊能力越强,在企业中越趋向于资本契约代替商品契约。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存在同特殊能力高低成正比,拥有特殊能力的人,只要服从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企业契约成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和收益性质也就确立了。  相似文献   

4.
马健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6):72-75,89
试图运用契约经济学研究科研合同的契约性质。通过对科研合同的契约经济学分析,指出了科研合同的不清晰契约特征与不完全契约性质。  相似文献   

5.
2006年第1期理论经济技术创新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可维持性…………余东华(1)企业的资本性质与产权制度安排……郇志坚李怀祖(7)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济效应分析………………赵珍(12)基于企业契约理论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刘燕(17)演化经济学的哲学透视…………………………陈书  相似文献   

6.
资产专用性只有在两个企业之间才可能被对方敲竹杠。企业内部的资产专用性既不能增强也不会减弱其谈判力基础,只有要素的专有性才是各自谈判力的基础。契约观是理解企业本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异质性等都是具体企业契约效率的同义词。各要素的计量离不开具体契约的博弈过程,因此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没有首先设定的伦理标准,只是一个具体博弈过程的结果。交易费用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经济学彻底地摆脱了确定性思想的束缚,以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始了经济学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于“黑箱”以外的企业问题的研究,是在科斯开创性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之后开始的。实际上,早在科斯发表论文前近一个世纪,马克思对企业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理论。本文主要从企业理论的基本问题,即企业是什么、为什么有企业、企业的契约性质和企业的规模决定四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观点。同时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中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基于权变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五个命题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并以国内A股上市的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等四家保险公司为例,通过比较分析保险公司根据企业价值、偿付能力、企业战略、宏观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等调整资本结构的行为,并验证五个命题和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在我国的适应程度。研究发现,保险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需要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监管目标和企业价值目标之间进行动态调整;企业战略、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资本结构调整均有着明显的影响;保险公司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调整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保险公司面临的农业巨灾损失风险出发点,首先讨论了经营农险的保险公司运用或有资本工具管理农业风险的必要性;其次,在系统介绍或有资本工具的特点及其运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险公司运用或有资本工具管理农业巨灾风险的关于或有资本契约的期限和执行条件的设想;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或有资本市场所需的外部条件的建议,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培养专业人才,健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加快建设关于或有资本工具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在理想的市场状态下,企业是作为替代一系列小市场的角色而存在,它相当于以一个物化的契约代替一系列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市场交易契约。资本运营要求企业将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将企业的一切资产视为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资本。这种要素资本化的观念实质上就是要素商品化。  相似文献   

11.
“交易”还是“生产”:企业边界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边界与企业本质密切相关,基于企业"生产"和"交易"的双重属性,对现有的企业边界理论进行综述.评述了关注"交易"属性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等主流企业边界理论及关注"生产"属性的企业能力理论、演化理论等,并提出拓展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边界理论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医疗保险欺诈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医疗保险欺诈动因的分析,建立医疗保险欺诈博弈模型,并研究博弈达到均衡时社会 医疗保险合同中相关参数间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医疗保险合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正当性解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多边契约联合体,是由一系列目标不同且可能相互冲突的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复杂契约系统。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这些利益要求。企业契约论、产权论、资产风险论、人力资本论、经济民主论、参与论、社会责任论、财富创造论等都为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提供了正当性解说。  相似文献   

14.
免责条款在保险合同中的认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保险业中的保险合同基本上都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而保险合同又不可避免的包含免责条款,从而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又成了保险纠纷中争议最多的问题,所以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对免责条款如何订入保险合同,使其成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在我国的保险立法与实践中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企业契约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内生的契约责任。由企业契约属性而衍生的对要素投入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内容、范围和具体义务界定的责任框架,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契约。由于企业要素投入主体的资源禀赋及其在企业的契约权力存在差异,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存在合理的层次与范围,企业要素主体整体契约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责任履行模式决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边界。  相似文献   

16.
格式合同作为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产生并最先运用于垄断成份较重的行业,而后经历扩展,在日常经济生活和交易活动中被普遍使用。已有的关于格式合同文献多从法律的角度,也偶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格式合同进行分析,但它们都对格式合同中交易成本因素着墨不多。现代经济分析中,交易成本概念作为一种技术概念,被用于度量与缔约相关的各种成本(搜寻信息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成本);另一方面,交易成本概念作为一种解释工具,被用于诠释经济现象和经济变革。①②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工具,对格式合同进行了微观剖析,指出格式合同的本质和生命在于节约缔约当事人的交易成本,从而节约社会总交易成本,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正因为格式合同追求节约交易成本的本质有可能带来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而使其成为行政机关、自律团体和法律规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保险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非理性的投保行为,而这些是传统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本文拟运用行为经济学来分析保险消费者的非理性投保行为.行为经济学揭示,人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存在参照依赖、框架效应、锚定心理、羊群效应等基本行为特征.通过本实证研究,可以为保险公司了解保险消费者需求行为提供参考,从而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另外,也可以让广大公众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投保行为,有助于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偏差,进而在未来的投保行为中加以避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外商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当年未按合同出资的比例占40%和50%左右,违约行为相当严重。本文选取8833家中外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运用OLS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外商的投资违约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对我国企业和政府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我国企业更正以往的错误操作.确定合理的合资合作策略,同时有助于政府明确管理合资合作经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的二重性出发,研究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基础,以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的均衡点。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是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这种所有权安排面临知识成本与集体决策成本的双重成本约束,权利配置的均衡点在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总成本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20.
The marketing channel literature has paid limited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that constrain buyer–supplier exchanges, though such institutions are fundamental determinants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us of the occurrence of opportunism in the buyer–supplier dyads. Drawing o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this study uncovers the critical influence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i.e., legal effectiveness and networking expenditure) on the use of governance in deterring opportunism, as well a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overnment support on the efficacy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findings from a buyer–supplier dyadic survey and 2 secondary datasets reveal that legal effectiveness mitigates opportunism through increased use of both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in contrast, networking expenditure reduces opportunism through relational governance, yet increases opportunism via lowering contractual governance. In addition, contractual governance is more efficient in constraining opportunism when government support is high, whereas relational governance deters opportunism more when government support is low. These findings offer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