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考虑统筹区域和产业布局时,除了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充分重视工业走廊建设中影响更为深远的跨文化沟通问题.随着国内外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建设者加盟,工业走廊的决策者必须在国际化视野下充分运用跨文化沟通的各种策略,保障工业走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波特的理论,企业集群产生的区域聚集效应将会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在几个主要的工业城市之间建立一条工业长廊,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建立区域之间的产业聚集,必将形成一个新兴工业集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一、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可行性1.资源禀赋。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从下表可以看到,三座城市年工业增加值占黑龙江省的58.5%,面积占黑龙江省的25.4%,人口占46.1%,而整个GDP则达到了65.6%。表单位:%工业增加值面积人口GDP哈尔滨17.911.628.233.2大庆38.94.67.124.5齐齐哈尔1.79.210.87.9…  相似文献   

3.
南丽军  王玉华 《经济师》2014,(12):22-24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是结合全球化背景下哈大齐工业走廊整体实际情况,对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大城市的精神文化进行总结与提炼,是对原有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的研究,是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增强黑龙江精神文化凝聚力,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精神文化品牌,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以饱满的精神与国际和谐接轨,以最终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工程的启动,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体现,也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在内的几个城市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15个园区项目共开工建设项目211个,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已启动面积94.2平方公里,15个园区项目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着。可以说,工业走廊的建设保证了我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是否还拥有和我们今天一样的阳光、蓝天和草地?因此,有必要关注一下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生态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用在哈齐大工业走廊建设中至关重要,它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决定因素。政府在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的核心经济区,因此,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福民强省,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同时在服务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提供公共产品、加大信息中介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哈大齐工业走廊一体化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玮玮 《当代经济》2008,(5):104-106
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构想,在黑龙江省情、政情的基础上.研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思想为主线,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对象,分析区划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复合行政观点,引入到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及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实施的日益深入,给规划范围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优势不突出,劣势依旧的严峻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哈大齐地区经济发展的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急需要资金 (一)基础建设需要资金 哈大齐工业走廊近年来发展较快,各项基础建设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经营城市上,大力争取国家投入;在城市之外.城多之间仍然要建许多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若要使这些基础设旅全部达到现代化要求设计.这笔资金投入总额将达到数千亿元之多。  相似文献   

9.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内集聚了三个重要的大中城市,集中了黑龙江省主要的产业和人力、交通、资源、土地优势,在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6个方面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国家及黑龙江省制定的系列政策增强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对外资的吸引力。但黑龙江省吸引外资还存在自然和地理不利、体制改革落后、投资环境未尽人意等不利因素。同时,我们还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相似文献   

10.
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了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的概念及其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物流基础设施数量、设施与需求配比、设施规划执行主体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现中日产业高效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建忠  高峰  孙凤 《现代财经》2006,26(11):49-53
国际产业对接是国际分工的表现,中日产业对接的特征反映了中国在中日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应根据中日产业对接的特征和对日本产业转移趋势的了解,结合中国产业及经济发展要求,对如何实现我国的中日产业高效对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电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政府应对电信产业实行规制,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我国电信产业规制的历程告诉我们,政府作为实施电信产业规制的主体,应该以追求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来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电信产业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发展替代产业是长江中游地区巩固退田还湖恢复湿地成果,发挥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长江中游发展替代产业的原则、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以我国台湾地区PC产业为例,剖析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产业升级必须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生产体系内,通过国际和本土的多重链接来进行知识的传导,由网络的合作关系来获取和积累知识,以完成升级所必须的技术积累。由此总结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祥 《生产力研究》2003,(1):205-206,221
通过对西部旅游业开发的优劣势以及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简析 ,指出西部旅游业开发中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传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科技传播的方式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媒体向网络及数字化传播方式过渡。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促进传播功能上的改变。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的研究,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对科技传播的三大主流功能影响巨大,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公民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展 《现代财经》2006,26(9):77-80,F0003
自开埠以来,天津的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化的发展,天津也从一个传统的旧式商业城市快速进化为一个近代工商业都市。伴随着这一变化,在新式工商企业不断建立的同时,天津商业习俗也在投资、经营、管理、销售等诸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近代化的商业习俗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 (市、区) 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原假设。但个别变量不显著,也表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以其推动制造业发展升级提供了依据。文章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