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酷博     
《中国经济周刊》2012,(14):78-79
有什么新鲜事要告诉我们?与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微博!【刑诉法大修内幕】刑诉法素有"小宪法"之称,它跟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息息相关,是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关系最密切的一部法律。"保障人权"被写入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成为此次大修的精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4,(6):14-14
这次修宪建议中有关“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两项规定,打破了过去多年来我国实际存在的两个“禁区”——“私有财产”问题和“人权”问题对人们的思想束缚。修宪建议明确提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和力度都明显加大:一是用了“私有财产”的概念。过去宪法仅规定“国家保护公  相似文献   

3.
人权理论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人二次会议修改的《宪法》第一次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由财产权和劳动权等一组权利组成的人权取得到了宪法保护。人权的宪法保护使每个公民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每个人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育,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古老的中国迅速向现代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实践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落实宪法精神,进一步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题,以人为本,将宪法规定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到地方性法规中去,才能促进地方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诉讼文明日益彰显的21世纪,尽管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刑事诉讼法明文禁止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然而,非法取证现象在司法实践中却仍然大量存在,这不仅侵犯了宪法和法律赋予涉案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严重玷污了司法的纯洁性,导致冤假错案.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规范公安、司法机关的刑事执法活动,保障人权、保证案件证明材料的合法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闫华伟 《魅力中国》2011,(7):308-30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的写入宪法,标志着我们的法治和宪政之路有了根本的风向标。然而宪法中字面的人权变成现实中的人权,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宪法与人权的关系:刑事法与人权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素有人权的大宪章之美称,因此,“人权入宪”势必对我们刑事法产生重大的观念、立法和司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行业组织是经济领域中解决"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一项必然选择。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是保障人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各种行政行为,包括内部行政行为都不能侵犯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新近公开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保障公民私有财产作了明确规定,将宪法有关“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0.
张瑶 《发展》2014,(5):85-86
正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犯罪行为,不仅侵犯公民人权、有悖法治文明、破坏程序正义、影响司法公正,而且损害司法机关形象、亵渎国家法律尊严,社会危害极大。必须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坚决予以根治。一、刑讯逼供的社会危害(一)侵犯公民人权,有悖于现代法治文明。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刑讯逼供是在证据不足或者没有的情况下,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于己不利的供述,这显然是对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中华人踟国刑事诉讼法》(下称“刑诉法翌)迎来它制定以来的第二次修正。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对刑诉法半数以上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是实实在在的一次“大修”。自2003年全国人大第二次启动修改计划,距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之辩,十年之争,甚或搁置,修;去之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日子。每年12月4日,都要纪念宪法的诞生。本期正赶上12月出版,《农民法律之友》编辑部特组织一组有关宪法内容的文章,以资纪念。宪法的条文很多,内容丰富。本期专谈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问题。大家知道:“文化大革命”时期,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实行所谓的“群众专政”,到处私设监牢,随意逮捕和拘禁人。用大字报进行诬告陷害和诽谤。随意抄家,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通讯自由也失去了保障。凡此等等,大家亲受其害。所以,1982年的宪法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作了详尽的规定。如“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等等。大家熟悉和遵守这些规定,人身自由就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财经·时政     
“人权”入宪体现“以人为本”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写入宪法。人们说,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权是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农民作为共和国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社会保障权.建国以来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遭到人为的限制和剥夺.建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键是要破除观念障碍,着眼于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全社会参与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杨斌强 《发展》2016,(9):80-81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之内涵界定 (一)合法化 此处“合法化”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化,民主政治是一种法治政治,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以守法为前提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的政治参与活动.“合法化”是对现存宪法、法律和基本政治制度的遵循,以及对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途径和方式的合法利用.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以维护现有政治秩序为前提,必须在宪法、法律规范的框架内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曹若瑶 《魅力中国》2010,(6):122-123
“人肉搜索”一直备受争议。其与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三项基本权利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尚鹏 《魅力中国》2010,(32):123-123
近年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取得很大的进步,公民的权利保护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来,我国的司法领域也开始进一步加大权利保护的力度。但我国现阶段的取保候审制度还有一定缺陷,这与我国的法制现代化目标相驳,为了我国的法制现代化我们应加快法律的完善与革新的步伐。西方的保释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演变,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制度了,其中有不少先进的思想、理念、程序设计,所以,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可以批判的借鉴西方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18.
原新利  韩宜晓 《理论观察》2022,(12):130-133
受教育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在宪法上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公民的受教育权会随着时代的前进有着新的形式与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受教育权得到了新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平等保障这项权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短缺的现象。因此,平等保障公民受教育权需要继续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强化在立法、执法和司法上的救济保障。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进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宪法法籍论     
一个时期以来,两种非常流行的有关遵守法律的提法的差异,使得“宪法”的“法籍”也即“宪法为法律之一种”的观点受到了冲击.一种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即将“宪法”无条件地与“法律”并列为“宪法和法律”的提法,如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你“八二《宪法》”)的第五十三条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2年10月18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称“九二《党章》”的总纲中写道:“党必…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部法律或协定要成为世界贸易宪法或者说具备世界贸易宪法地位,应达到以下标准:必须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共同建立的;公民对该宪法有认同感;该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程度要达到“根本法”的程度。可以说WTO协定具有宪法特征,但还不是世界贸易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