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涵之六:现代财富观不仅重视有形财富,而且强调无形财富 传统财富观,只重视有形财富,轻视无形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观已开始变化,有形财富逐步让位于无形财富。一个企业,其占地、厂房、装备、流动资金等构成了有形财富:而研发、标准、品牌、人力资本等构成了无形财富。今天,良好的商业关系是企业的第一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9,(19):15-15
《首届中国财富高峰论坛暨中国财富俱乐部首届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四部分组成:《首届中国财富高峰论坛暨中国财富俱乐部首届理事扩大会议》召开;《财富收藏》杂志的首发仪式;《财富书画院》《财富艺术团》的成立仪式。来自企业界,政府界,艺术界,收藏界的代表齐聚温都水城,共贺《首届中国财富高峰论坛暨中国财富俱乐部首届理事扩大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对于财富的认知存在着许多误区,而这与我们没有建设一种良好的财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就是要使人们在涉及认识财富、取得财富、分配财富、使用和处理财富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人们的财富观念以及获取财富的方法随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财富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使得我国的财富生产面临新的危机。增强国家和企业的财富能力,包括财富生产的能力、控制财富“食物链”的能力以及确保财富安全的能力等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财富作为经济活动和经济思维方式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其属人本色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突显。在人的生存意向性指向下,财富做为人类创造的客体包含了财富的属人性。人是财富的消费者,具有主体价值选择的自由,财富同样包含了属人性。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到财富的积累和消费公众化,显露了财富的主体关怀性和人的自我关怀性两重特征。财富的非物质性和属人性表明:财富包含人的主观价值认同、满足人的属性和人的需求性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11月15日,光大银行正式推出服务于高端客户的理财品牌——阳光财富,专注为资产额500万元以上的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阳光财富将在关注客户财富保护的前提下,从融资到投资,提供强大的金融资讯服务平台,特别是在目前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下,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6):112-113
财富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看似简单不过的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世界财富巨子们入驻中国,面对越来越多的富豪排行榜层相迭出,那些令人称羡的富豪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走进了很多国人的视野。然而,真相常常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拨开现象看本真,以财富的名义,财富公馆一步步带领我们,走近财富,打量财富生活的点滴尊崇。[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体现为国家财富的迅速积累,但是相比之下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却远远小于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财富分配比例的失衡不仅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内外需失衡的重要原因,也减缓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中国如何实现国民财富重整对促进国民财富创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程实 《浙江经济》2008,(6):30-31
汇率作为货币的价格对全球财富分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汇率的财富效应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升值并不必然意味着财富增加,而贬值也并不意味着财富缩水。货币地位、经济协调性和风险管理能力共同决定了汇率效应的正负和大小  相似文献   

10.
王晓慧  张晶 《新财经》2008,(2):47-49
如何支配自己拥有的财富,没有高尚低俗之分。依托虚拟资产创造出巨额财富的网络新贵们,拥有的又是怎样的财富心态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财富源泉、私有经济与剥削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财富源泉、私有经济和剥削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在于揭示了财富的源泉,财富的源泉和财富的分配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财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财富分配的依据是财产收益权与劳动收益权,剥削形成的关键不在于私有经济的发展,而在于私有经济发展中所引起的对劳动收益权的理论上和事实上的否定。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存在两种发展前景,关键在于如何调控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究竟的财富     
“中国经济正持续发展,如何正确认识财富,看待财富,处理财富,也许是这一代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项修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财富本身没有精神,财富只有到了有精神的人的手里,才会体现出财富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刘瑛 《产权导刊》2011,(9):75-77
财富并不是人生。然而,人生离不开财富。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想致富,因为财富不说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至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一个人成功致富,终究还是要凭能力——即良好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研究:一个理论演进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消费行为的生命周期模型构成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的基础,但传统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理论存在许多缺陷。现代财富效应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到传统的财富效应分析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协积分方法重新检验C、W、Y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以及采用误差校正方法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短期的动态关系。从间接传导机制的角度出发,现代财富效应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变动存在两种途径影响消费者信心:首先股票市场上涨反映更高的当期财富预期,直接支持消费者信心;其次在消费者信心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06全球财富报告》出炉,报告认为,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百万富翁家庭的聚集地。据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150万个家庭占有全国财富的70%,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财富,中国已经成为财富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中国青年报》10月18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07,(50):46-49
每年这个社会都会创造和积累很多财富,也会有许多令人惊羡的财富故事和财富传奇。但今年的财富创造故事大多是在一个较为特殊大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那就是这很“牛”的股市。股市的大涨,让今年的财富似乎创造得更快、更多。中国内地首富今年也换了人,一位年轻的女孩凭借公司上市一举夺得“双连冠”;巨人网络、阿里巴巴也凭借上市在网络界再次掀起了财富旋风;更幸运的人,一举中得一亿元彩票大奖……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他创造了上亿元的财富神话,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然而,一夜梦醒,数亿财富化为乌有,成为中国“首负”。10年后,他绝地反击,涉足保健品、投资银行、网络游戏,在曾经的废墟上收获了超过500亿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黄杨 《环球财经》2012,(8):90-93
瑞士是世界上私人银行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有一批最早成为“财富管理者”的私人银行家。在瑞士,财富管理这一专业名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实际上,瑞士的财富管理已有百年的历史,瑞士的银行家早在19世纪就开始自称为“财富管理者”了。瑞士由于其平稳的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货币、发达的信用制度、法律的规范性和确定性以及地理位置和语言的优势,吸引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巨额财富,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得以具备开展国际财富管理业务的优越条件,形成了瑞士传统风格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0.
没有财富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拥有财富的人生,是令人向往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追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理想早一天实现。对个人而言,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毅力和才智外,还需要用财富做基础。而我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正是这样一位集财富、智慧、毅力于一身的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