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初步考察了目前较少研究但却深刻影响着中国外交讨论的两种心态——中国中心主义与美国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心态导致我们不能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并且缺乏客观了解其他国家的动力。中国中心主义心态还导致我们认为中国"天赋伟大"。中国人的美国中心主义是一种对美国的近乎迷恋,即或者盲目崇尚、或者盲目敌视的心态。它使得我们几乎将美国看成中国国际环境的全部,或至少是唯一的中心。它也使得我们(包括一些很"反美"的学者)不知不觉地完全接受美国思维定式,并将对其他国家的交往都看成是为中美关系服务的。最后讨论了如何削弱这两种心态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者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初步考察了目前较少研究但却深刻影响着中国外交讨论的两种心态——中国中心主义与美国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心态导致我们不能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以及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并且缺乏客观了解其他国家的动力。中国中心主义心态还导致我们认为中国"天赋伟大"。中国人的美国中心主义是一种对美国的近乎迷恋,即或者盲目崇尚、或者盲目敌视的心态。它使得我们几乎将美国看成中国国际环境的全部,或至少是唯一的中心。它也使得我们(包括一些很"反美"的学者)不知不觉地完全接受美国思维定式,并将对其他国家的交往都看成是为中美关系服务的。最后讨论了如何削弱这两种心态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东 《山东经济》2012,(5):13-19
近期以来,外界主流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既有正面积极的声音,同时也不乏"唱衰中国经济"的悖论。其中绝大部分外界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中国经济,普遍认为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抑制通胀的宏观调控,既保持了经济强劲稳定增长,也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形象得到普遍认可。但另类"唱衰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崩溃论"也浮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渲染"中国经济崩溃"将成为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另一种舆论导向?显然这需要我们深思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梁冶 《环球财经》2005,(3):26-30
最近,美国大公司间再度掀起购并潮,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近几年来少见的。业界称其为美国历史上“第六次购并浪潮”。回溯2004年底到今年年初,这是美国企业购并烽烟最浓的季节。仅去年12月,美国总共签订了价值308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协议。进入2005年后,这一势头依然不减。随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企业购并案尘埃落定,人们开始思考是何原因导致近期美国企业购并的集中爆发,这一轮购并狂潮究竟意味着什么?与前几次美国企业购并浪潮相比,这次是否有些新意?从本刊驻美国特约记发回的报道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而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这次美国购并潮是否会蔓延到全球?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底如何?以及中国企业能否从第六次并购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5.
董彦 《中国报道》2013,(1):24-25
中国经济可能经历又一个"黄金十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仅仅为了追求较高的GDP增长率。如果成功转型,中国将踏入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之列。"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一月份公布了2007年的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增长11.4%,连续第二年超过11%。这一增长水平即使以中国近年来的标准衡量也是相当高的。但鉴于全球经济增速有可能在美国的带动下出现放缓,中国政府的施政重点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发生转变,从遏制因经济蓬勃发展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其它过热现象,转到为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维持经济的必要增长上来。中国政府计划今年新增1000万个城镇就业机会。这意味着政府将更加注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很长时间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增长的推动模式在国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两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正面的推动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增加消费支出以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4,(14):26-27
高增长之后的"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要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争取在不长时间平稳转入经济增长的新轨道进入二季度,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经济趋稳的态势正在确立。经济短期企稳固然值得欣慰,但并不意味着趋势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之所以"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意味着各方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看待浙江经济,理性认识增长阶段转换的新趋势、新特点,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现代乡镇》2009,(8):20-23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我国与美国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美国是“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我国是“监管较严而创新不足”,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能力犯美国那样的高级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完美无缺,更不意味着可以放松金融监管,因为我国金融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诸多针对危机动因的分析结论中,重要共识之一是金融监管体系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各国,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所受的冲击更多的是在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2015,(Z1):205
在新一届世界经济论坛,围绕"全球新局势"这一主题设置了四大议题,希望引发与会者的思考,集思广益,汇集良策。中国话题无疑仍然是论坛年会的"必选项",至少有5场研讨会直接聚焦中国经济,包括"中国最新经济形势"、"中国作为全球投资者的影响"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影响"等。将有超过80位中国人与会,特别是由李克强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备受瞩目,其参会规格为6年来之最。在达沃斯,被谈论得越多,就意味着影响力越大。正所谓,世界解码达沃斯,而达沃斯解码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副总统切尼4月份的中国之行中,所谓“中国应当为美国失业负责”成为最敏感的议题之一。中国政府也许会认为,既然3月份美国就业机会出现了显增长,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结束了缺乏就业的状况,那么美国就应当停止指责中国“偷走”美国的就业机会。但我们认为,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因为3月份美国的就业形势其实并不像媒体渲染得那样好。  相似文献   

12.
刘建飞 《中国经贸》2012,(21):37-37
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显著特征。 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显著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政策就完成了历史任命。而恰恰与之相反,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适应全球化大趋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产权导刊》2014,(10):52-52
经济学家李稻葵9月9日在《对话》录制现场预测——2013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突破口,对外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和美国一起进入到对外投资的千亿美元俱乐部。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全国各地控制企业决策。2013年美国对外投资的额度,达到3383亿美元。目前我们的储蓄率是50%,美国在10%到15%左右,基于这两个数字,比较保守的讲,到2025年,或者10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赶上美国。2020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减速最大的风险是衰退——减速过度而导致经济负增长。目前就实体经济数据分析,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中国经济在减速,这一次减速意味着什么?是像以往那样将是两次高增长之间的一次低增长间歇?还是在告别以往30年的高速增长时代,而转入一个低速增长的阶段?面对经济减速,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最流行也最为决策者"入耳"的说法,是所谓"软着陆"说。弦外之音是经济减速在按照决策层的预期发生,完全处在政府政策的控制之下,缓缓慢下来,而后再随着政策放松而加速。然而,这多半是一种虚构,与现实情形相去甚远。现实情形是,导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股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比今天更显重要了。这个时候中国股市如果被摧毁,那么对中国经济无疑是严重打击。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任由股市如此下跌,不仅意味着资本定价的严重失败,而且必将使中国资本市场蜕变为国际金融列强手中的玩偶,变成洗劫中国国民财富的工具。为什么如今的中国股市重要性远超以往任何时期?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经济转型,这个转型时期的经济风险大过  相似文献   

16.
5月4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表示,美国欢迎来自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这有助于在美国创造就业,有助于为美国企业提供商机。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发布的一份主要关注中国对美投资的报告称,政治对抗心态、尤其是美国国会的对抗心态,可能对流向美国的投资产生一种寒蝉效应。高速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的是青睐还是白眼?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21日,美国芝加哥市长理查德·戴利在北京宣布"芝加哥——中国友谊项目(Chicago-China Friendship Initiative)"正式启动,围绕"芝加哥,位于美国心脏地带的城市"这一主题,提升芝加哥作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的城市形象,并将之打造成对中国最友好的美国城市。在谈到这个设想的初衷时,戴利说,我们已经与中国建立良好的经贸关系,但芝加哥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功寻找中国机会和全球机会。从北京、天津到杭州、重庆和香港,市长理查德·戴利一直奔走于中国的五个城市;他带着芝加哥市的商界和企业界人士,到中国寻找投资,以带给芝加哥市新的"机会"。美国的媒体也将戴利此次中国之行比喻为芝加哥市长追逐他的"中国梦"。戴利坦率地告诉新老朋友们,中国经济崛起所显示出来的巨大潜力,已经激起美国各个州市的极大兴趣,"扩展我们与中国的联系,采取行动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9-10
【美国《Global Beat Syndicate》11月16日】新闻媒体拿印度和巴基斯坦比较还是不久前的事,然而,这一比较对象已经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把印度与中国放在一起比较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年增长率10%的速度猛增,而印度也自1991年以来以平均年增长率6%的速度激增。有经济预测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将在2030到2040年间超过美国,而印度将在2050年经济力量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9.
成品油价大幅上调,看来这次是非与"国际接轨"不可了。但是,如果资源价格跟随国际市场波动,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须进一步弱化?如果此时依旧强调货币政策的独立,而且在发达国家执行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们依然以"稳健"的旗号"独立"地紧缩货币,那中国经济是不是距离灾难不远了?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全球化、科技革命、知识经济……所有这些听起来之所以既让人觉得刺激又让人觉得恐惧,是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的竞争;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