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是: 相似文献
4.
5.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提高基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陶冶审美情感和实践审美创作 ;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拓展审美情趣 .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人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在2010年暑期教体局组织的培训中,尹建莉老师做了《阅读改变命运》的报告。她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引导学生重走自己阅读、解读、体验教材的过程。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教研经历,下面把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必读的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在教育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课外阅读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通过接触和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的赏析,进一步理解美术这门特殊的语言,并深刻体会这些语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化学高考,阅读量明显增加,从材料中挖掘信息,寻找解题的思路,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许多学生反映:题读来读去就是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审题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 相似文献
11.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阅读就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意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睦地发展。新课标将语文的审美能力培养与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同等重要的水平。并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相创造。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社会各学科的发展,审美教育越来越凸显其重委陛。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意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将语文的审美能力培养与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同等重要的水平。并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关注学生的读、品、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要以读为本。初读感知,细读领悟。形式多样地读、不同层次地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示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人文内涵,品读其思想情感,才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由知而悟,由悟而入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的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隋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学是人学,它表现人性、人道和人生,表现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平时的阅读活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载负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这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