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要求争取在今年基本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信贷收支平衡,同时把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下来。为什么在前两年经济调整过程中连续出现了较大的财政赤字?为什么进一步调整经济必须首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平衡与经济调整是什么关系? 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自觉地搞好经济调整和做好财金工作,很  相似文献   

2.
郑天祥 《现代商业》2013,(4):128-129
在经济学中,财政赤字的含义是每一财政年度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那部分。财政赤字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常见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较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利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赤字代表着政府财政的入不敷出,解决财政赤字需要政府采取发行债券等其他方式以弥补,这对经济往往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在本文将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发展的风险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的财政赤字发展走向作简要的预测。相信笔者的努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财政赤字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财政透支论     
陈彩虹 《财贸经济》1992,(11):38-42
在经济学界,财政透支的不受欢迎程度似乎远远要大于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赤字人们固然是痛恨而恼火的,但经济学家们并不都认为赤字一定就是坏事,有的学者还将财政赤字看成有条件下的重大的经济调整对策,但财政透支,理论界则好象有异口同声的指责,什么财政挤银行啦,造成货币的财政性发行啦,等等,不一而足。财政透支就这么一无是处了吗?回答是否  相似文献   

4.
坚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收支四大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条件。信贷平衡是四个平衡中的重要一环,并和其他三个平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财政平衡是物资、信贷平衡的关键,物资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基础,信贷平衡既是财政、物资平衡的反映,也对财政、物资平衡起反作用。建国三十年来的经验证明,搞好信贷平衡,对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赤字是669.19亿元。这是我国自1979年以来连续第十六年出现财政赤字(1985年按原有口径计算为财政盈余,计除债务收支因素后也为赤字),今年人大还通过了新的预算法。赤字计算口径同以前也有变化,那么这种赤字状况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众所周知,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和再分配。简言之即国家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活动。所谓财政赤字就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建国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财政方针,国家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即使个别年份出现财政赤字,也控制在30亿元以下。1979年以后,为了支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收支  相似文献   

6.
经济振兴应该而且必定引起财政振兴,为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平衡财政创立坚实的经济基础,这是财政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七五”计划时期我们遇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赤字与年扩大,财政困难在不断加重,这是一种很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当前的财政困难不是由于生产下降或国民收入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分配格局被扭曲引起的。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分配格局,对现行财政体制不进行根本性改革,要想在振  相似文献   

7.
财政风险是财政支付危机的总和,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目前,随着我国许多地区财政赤字和债务包袱沉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压力,我国财政自身的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我国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些时来,人们对于全国经济形势很好,同时又潜伏着危险,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人们正着力于改变长期以来基建投资超过国力负担可能的不正常情况,平衡财政收支,消灭财政赤字。但是,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引起通货增发的两个口子。在堵住财政赤字那个口子的同时,堵住信用膨胀这个口子,才能较快地制止通货膨胀。如果财政紧缩了,而信用并未紧缩,力量抵销,就会延缓稳定通货物价、稳定经济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在探索财政赤字问题的同时,还有必要对信用膨胀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孙凡 《中国市场》2012,(40):78-80
发行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我国国债的发行数量历年来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储蓄、GDP、国债还本付息额和财政赤字等。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我国增列财政赤字,总数达1.2亿元人民币,这是基于国内经济走势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没有不行,太多了也不行。关键需要掌握好"度"。财政赤字有利于增加财政支付能力,增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助推和支撑全国的结构性减税。但同时,财政赤字过高会增加财政风险,增加地方融资举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扩大化,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土地财政手段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丽  解凤敏 《市场周刊》2004,(12):57-58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研究从财政当局与货币当局的博弈过程及结果出发,考察了当前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财政赤字的关系,分析财政赤字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剑芳 《华商》2008,(2):24-25
我国财政赤字和金融风险有着内在的联系,特别是与其货币供应量之间。本文截取1986-2006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和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得出财政赤字和M2存在着密切关系,并且通过VAR模型的构造对两者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两者存在短期和长期的内在联动性。由此提出若干建议以避免财政和金融的共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薄平 《商》2013,(24):236-236
2013年两会期间,我国政府宣布2013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财政相应增加发债数量。我国通过财政赤字的手段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手段,财政赤字的利弊目前有一些研究。本文探索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更好地利用财政赤字来适当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不到半个世纪,凯恩斯学说经历了“邯郸梦”式的兴衰财政预算安排必须量入为出,收支要平衡,不能出赤字,这是亘古以来财政经济理论和实践都遵奉的圭臬。财政预算出了赤字,人们通常都认为是坏事。但有人却说财政赤字是好事,竭力主张运用财政赤字政策来调节经济。此人是英国的凯恩斯,死去已经三十六年了。凯恩斯处于资本主义矛盾深刻化的时期,他在频繁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张振斌 《财贸经济》1989,(11):32-37,19
财政收支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分析财政赤字的成因,必须立足于经济生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共同作用,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制度基础的角发,全面考察财政赤字在经济生活中的内在的形成机制。(一)财政赤字与财政收支规模及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生活的表层来观察,产生财政赤字的直按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动。这是我们讨论财政赤字成因的现实的和逻辑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了较大的财政赤字。1981年,由于中央采取了坚决压缩基建规模和各项行政费用,增收节支,开辟财源等措施,在很短时间内,财政收支从有很大赤字达到了基本平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如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9.
所谓财政监督,就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对政府整个收支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项目进行监督,其实质是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使政府只能在法律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开展财政活动.财政监督是国民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财政自身收入、支出、管理和平衡等方面的监督,以保证财政分配更加规范化,同时也是对国民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监督,以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的条件下,我国于2008年重启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较长时间,但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将对积极财政政策能走多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模型推导基础上,对我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进行实证测算,认为运用<马约>中所谓的"国际警戒线"来判断中国财政风险状况并不科学合理.主要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赤字率和公债负担率的警戒线分别约为4.05%、49.05%,这与<马约>中的财政标准有较大差异.(3)以测算出的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为评判基准,发现目前我国财政风险状况尚处于可控的、安全的区间,如2008年我国实际的财政赤字率和公债负担率尚与警戒线值分别相差约3.68%和31.33%,即具有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和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