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30多岁的秀婶从纺织厂下岗后,一直在本地纺织部门寻找上岗机会。但本市大多数纺织业不景气,能养活现有职工就不错了,谁还肯接受年龄大、技能又单一的她。秀婶找了近半年的工作,屡屡碰壁。绝望之际,秀婶看到一家保健品厂招聘销售人员的广告,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最后一线希望。前去应聘。保健品公司招聘人员认为秀婶没受过销售训练,又不懂市场,不能从事销售。秀婶说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你没让我试,怎知我销售不行?再说今天不行,也不等于明天不行。招聘人员又说,秀婶年龄大了,不适合长期出差。秀婶说她在纺织厂长年加班加点,这点苦算什么?公司负责人被她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就答应让她试一  相似文献   

2.
<正> 1992年,长春市第一毛纺厂团委书记——王志霞下岗了。她得知深圳驻长一公司招聘企业管理人员,就去应聘。留下试用后,很快,王志霞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不但工资由300元提到800元,还被调到技术发展部。王志霞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知识。她先后领到了会计证、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证书,还考取了驾驶执照。  相似文献   

3.
招聘应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流动的基本方式。准备好招聘单位要求具备的条件去应聘是当代求职者获得工作职位的唯一途径。准求职者必须首先了解清楚用人单位对职位的任职条件要求,才能针对其条件要求去准备好合格以上的技能。从招聘简章里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位的任职条件要求时,应警惕招聘条件中隐性表达方式的误导。目前经常以隐性表达方式出现在人力资源招聘条件中的,是普通话技能方面的要求。其隐性表达方式主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型、"组织能力"型、"协调能力"型、"团队能力"型、"口语能力"型、"口齿伶俐"型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 面对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我总觉得我该做些什么。本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招聘业务经理、主管之类的公司,把应聘的条件写得简单一些,因为"3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让我的师弟师妹们感到为难,也让我一直感到困惑。为什么只把机会给那些只剩下经验而把激情已献给别的公司的老业务呢?说句实话,到了40岁还背着一个业务包在街上跑,我对他的能力还真有点怀疑。其实,凭借中国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一年内成为业务精英,是完全可能的。业务精英如是说:态度+勤奋+学习=精英。  相似文献   

5.
一夫 《中国市场》2001,(9):33-33
<正> 招聘一位合格的管理人员当然要比招聘一位普通员工麻烦得多。这其中到底应该注意什么,北京一家管理人员招募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长吴先生给了一些线索。 问:是什么令你倾向于选择某个应聘者? 答:凭直觉。多数来此应聘的人都能胜任某份工作。我们选中某个人是因为我们直觉地认为他和我们的客户(一些公司)价值观和动力一致。为客户找到适当人选,也意味着为此人找到适合  相似文献   

6.
Health     
心理和老板性格很像?祝你应聘成功明明心里知道自己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最后却被成功录用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很可能是因为面试官对你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研究证明:招聘经理并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近几年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往往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胜出?除了求职者自身要满足应聘岗位所要求的各项条件外,做好面试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笔者根据多年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经验,就求职者在面试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读者分享,希望对大家在今后的求职中有所帮助。求职者在进入面试阶段之前,一般都经历了用人单位的简历筛选和笔试阶段,能够通过这两个阶段进入面试程序,说明求职者在基本条件比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面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与求职者面对面的接触、交谈,考察求职者的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从清洁工到财务总监有着大专文凭,又做了十几年财务工作的金顺爱下岗了。满以为在深圳可以找到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或到大型企业做会计。没想到刚满40岁的她,走到哪家单位,都说她年龄太大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金顺爱白天去应聘,晚上则睡在深圳火车站的后车室里。就在她陷入困境、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里,她获  相似文献   

9.
有一家公司招聘人才:广告词上写着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无数人十分好奇,便去公司应聘,可是没有一个通过面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网络招聘存在信息真实度与完整度低、信息庞杂不便处理、人才与岗位适应率低、招聘范围狭窄、过度商业化等共性问题。本文将网络招聘与当前Web2.0环境下快速发展的SNS相结合,提出SNS环境下网络招聘的优化对策在于改革网络招聘理念、通过对招聘岗位和应聘人才进行智能预分析降低信息处理难度、通过SNS独有的人脉拓展与社会资本积累扩展网络招聘模式与范围、通过智能量化招聘岗位和应聘人才素质能力信息提高招聘成功率、通过及时的双方互评跟踪反馈招聘结果并完善网络招聘流程。  相似文献   

11.
陈涛 《市场周刊》2001,(24):99-100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运用在招聘成本控制上是有一定成效的。一个公司招聘人员时,应该注重应聘人员的内在素质和质量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招聘人员成本方面的控制。至于是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手段来招聘,还是采用传统手段来招聘员工,目的都是一样的,即用最小、最低的成本招聘到最适合的员工。一般认为影响招聘成本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 北京城几乎被我跑了个遍,但是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工作一直没有着落。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人才,发表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加上鲁迅学院的结业证,找份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去过近二十家大大小小的文化单位和杂志社面试,结果我都被逐出门来。后来我又看到某周刊的招聘广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应聘条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北京市户口。这三个硬件,我一个也没有。但最终我还是决定应聘,因为除了争取我没有出路。应聘那天,我看到门外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僧多粥少的职位,聘两个记者。却来了几十人。女士化了精致的妆,个个白领打扮,男士西装革履,头发弄得油光可鉴。而我却是  相似文献   

13.
<正> 下岗后的杨建仁,因为没有什么手艺或者热门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天,他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份小广告吸引了。认真看完广告后,他的心又凉了。因为人家招聘的条件自己实在相差悬殊,就年龄一条,自己就差得太多。杨建仁知道,自己去应聘一定还会吃闭门羹,没有希望。然而冷静思考后,杨建仁还是决定去应聘,去搏一搏。他反复琢磨广告的内容,又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觉得自己身上具备着许多做业务员的长处。杨建仁重新点燃了信心和希望,鼓起勇气决定应聘。他  相似文献   

14.
杂志与招聘     
<正>说起来,做杂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时时缺人,不停招聘。还有句老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大概也是缺人这事了。整个六月,我们编辑部除了准备杂志出版,最忙的就是招聘和面试。招聘当然是门学问,却往往是个梦想。出门扫听一圈,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感慨,这年头,靠谱的人才怎么那么难找?难找的是人,更难找的却是纸媒的定位和转型,不然,铁打的营盘都未必保得住。前几日,一个传统媒体从业者写下了《向一个时代作别》,开篇写道:"2014年6月9日,我向自己工作了8年的报社递交了辞职报告,随着那些闪耀着着金子和阳光一般的岁月的逝去,我将彻底离开传媒圈,踏上自己的转型之路。我在辞职信的结尾写道:事不可逆,君不必留;故往不宜,且道珍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招聘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红霞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159-16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开始注重降低招聘风险。从招聘方与应聘方两者博弈的角度对招聘风险进行机理分析,探究规避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梁欣如  王莉莉 《中国市场》2011,(14):163-164
选择杭州六所高校2009届参与校园招聘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和岗位认知进行调查,对于校园招聘中应聘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总结校园招聘中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校园招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始,人才招聘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否有效的进行,招聘过程实质上是招聘方和应聘方相互博弈的决策过程。本文通过建立内外部招聘途径的博弈模型,从而得出博弈均衡点,即得出企业和应聘者如何选择才能使双方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光盘名片胜人一筹市里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招聘广告策划人员,前来应聘的有二十几人。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李晴相貌平平,没有一点出众的地方。经过一轮面试之后,偏偏只有李晴一个人被留了下来。李晴凭啥如此"扎眼",博得招聘人员厚爱呢?因为她有一张"立体名片"光盘。她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广告公司实习了。说是实习,实  相似文献   

19.
<正> 你一生中推销的唯一产品就是你自己——乔·吉拉德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外企或是知名企业,如何才能加入?那就听听我这个外企老员工的现身说法吧。假定你在网上,报纸上看到了某公司的招聘启事,或者直接在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上看到了某公司的招聘启事,决定前来应聘。你该做什么准  相似文献   

20.
<正> 1.“南方制药厂”模式 1992年9月,朱镕基同志到深圳南方制药厂指导工作,临走时,该厂厂长赵新先同志请求合影。朱镕基同志提出让领导班子都来照像。赵新先同志说,领导班子只有我一人,厂长、书记一肩挑,也没有副手。朱镕基同志说,国外企业都是这样干的,看来我们军队企业走在前面了,还得向解放军学习。 南方制药厂1985年在深圳诞生后,一直坚持厂长一人说了算的新型企业领导体制。这种新体制是怎样运转的呢?据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