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黄琼 《环境经济》2014,(6):28-28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2009年11月,我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了我国未来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也已采取诸多措施与行动,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例如: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9,(8):34-34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5方面: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美国发布《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美国的气候变化事实,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能源、交通等主要经济部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美国十大区域的影响,以及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等四大部分。该报告是美国迄今最全面、权威和透明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通过对报告的内容、发布背景及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从我国国内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基于风险的气候变化决策、加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以及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规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核查表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的26个典型区域规划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区域规划现状提出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我国区域规划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区域规划对减缓气候变化主题的关注度更高,减缓气候变化主题中交通、能源和建筑成为关注重点,适应气候变化主题中洪水和绿化主题是关注重点。当前,我国区域规划应确定一个评估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框架和标准。在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温室气体排放重点领域规划实施减排措施。制定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在洪水、水资源等重点领域规划实施适应气候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也及时制定、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针与措施作出了具体安排。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它受水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气候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与区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9,(12):34-34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在即.为预热这一国际气候变化大会,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环保部等部委不久前联合召开“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层论坛”.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表达了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并详细阐述了未来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城市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规划、措施等角度,分析总结了伦敦、鹿特丹、温哥华三个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经验。城市适应战略的成功要素主要包括:确立政府在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本地特征的适应行动和措施;对适应规划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结合我国实际,文章总结了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2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目前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我国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气候,与此同时,我国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份降雨量却较往年明显偏多。目前气候变化已导致我国降雨呈现“南方不减、北方增加”“雨带北扩”的趋势,同时最新研究还发现:未来我国遭遇骤旱的风险会越来越高,到2050年,一些南方湿润省份的骤旱风险将增加至40%。这些真实案例和科学结论都充分证实了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0.
由央行金融研究所主办的气候变化与配额交易研讨会6月6日在京举行。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气候变化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过程中应通过配额交易等金融市场手段加以应对。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运用配额交易机制推动污染治理和土地集约化使用,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增大的环境与土地压力。与会专家认为,配额交易机制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持续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对调动排放企业自觉减排的积极性、改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各行各业都应该“低碳”发展,作为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马车之一的外贸行业,自然也应该从产品、流程、金融、绿色办公等方面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玉霞 《时代经贸》2013,(4):157-158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已进入关键的时期,各国通过国内立法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性立法来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表明,是否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法与一个国家现有的立法状况等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主要与其承担的国际义务、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大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布。文章以这两份报告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何泓  王东燕 《经济师》2023,(6):115-117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根据《2022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测算,我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自2021年起累计绿色投资需求的保守估计为14.2万亿元人民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推动高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撬动更多元的资金投入。文章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征出发,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角度分析山西发展气候投融资的重点领域,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公众等相关方角度,分析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山西发展气候投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俄罗斯的影响,以及俄罗斯采取的减缓和适应举措,分析研究了俄罗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双边合作领域等,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20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建立气候变化研发跨部门协调机制、部署气候变化跨部门研发计划、实施清洁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开展对外气候合作与援助、加大气候变化研发投入等方式,全面支撑其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具体实践。这些做法在美国颇见成效,可供我国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际低碳发展经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有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借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我国从规划、法律、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空前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我国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面临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压力,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供给严重不足,无法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和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经验,以生态中心主义理念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修订《环境保护法》,实现对各环境介质的系统保护,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立法防治,保持气候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问题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决定整个社会每一分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气候变化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传统环境治理思想过多地将环境管理和提高义务置于诸如政府、环保团体等公共利益卫道士之手,单纯依靠公共利益团体的力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已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许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已意识到自身环境责任与社会形象的重要性,通过自我约束行为为缓解气候变化添砖加瓦,自愿环境协议为此提供了制度平台。国际上早已有将自愿环境协议作为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的实践,我国的相关试点工作也已悄然铺开。因此,如何正视自愿环境协议的柔性治理功能,以及如何促进其在我国气候变化应对机制中发挥正面作用,成为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之一,科技进步与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我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发展成果和成效,最后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面临的三大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