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庆 《经济导刊》2011,(4):21-21
随着资产配置这一概念在全球日益深入人心,相应的资产配置研究已成为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的主流研究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股权风险溢价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股权风险溢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结构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异象之一,股权溢价之谜自被提出之时就引起了金融经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人员试 图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来解释股权溢价之谜。本文将试图从古典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两个方面对理论学界对 股权溢价之谜的解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一直是国内研究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选取我国股票市场1991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股权溢价的计算,并以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考虑消费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验证我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结果发现我国存在很高的风险溢价,而模型却不能对其进行解释,主要是消费和风险收益的相关性很低。通过对我国股权溢价的研究,提出研究风险溢价,对投资者和政府决策的意义重大.对投资者来说,关注分析股权溢价,能够作为合理分配资产进行投资的一种参考方式;对政府来说,监管股票市场需要首先了解股票市场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控股票市场,完善市场。  相似文献   

4.
基于从市场模型出发,来研究风险溢价在中国是否存在,分析风险系数β值及规模因素对预测股票收益的作用,以及通过数据分段来分析我国股市处于不同运行周期情况下的投资者行为特征,发现:(1)在较为合理的估算方法下,β值对股票收益的作用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这一结论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结论有着明显差异。(2)在两个观测期内都没有捕获到正风险溢价存在的证据,即在第一个观测期内存在弱小盘股效应,在第二个观测期内则发现较明显的大盘股效应和负风险溢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当股市处于较为正常的运行周期时,投资者呈现出较高的理性特征;而当股市处于长期熊市期间时,我国投资者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溢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绪芬  刘银凤  雷鸣 《经济问题》2007,336(8):85-88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A股市场存在股权溢价且呈现高波动性.并采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主体、市场、制度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股权溢价及其高波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股权风险溢价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收益率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被称为股权风险溢价(Rm-Rf).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股权风险溢价非常大,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已经不能解释如此大的差异,股权风险溢价也就成了世界之谜.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风险溢价的产生以及理论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测算中国股权风险溢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无风险利率与股权溢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仁和  王智斌 《现代财经》2005,25(4):21-23,80
按照传统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中国股市的高股权溢价只能由投资者的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但是这又会产生所谓的无风险利率之谜,因为投资者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高时,其时间偏好率为负,明显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8.
薛立成 《经济论坛》2003,(10):68-68
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中国股票常常被视为“避难所”性质的投资工具,就是说我国股票应具较高的保值能力。然而回顾中国股票近年来的表现,“避难所”之说在我们看来似乎难以成立。在今年欧美股市江河日下的境况下,代表性最广泛的MSCI中国指数年初到现在也下降了31.6%。尽管中国企业盈利水平有其大陆型经济的“防导性”及“独立性”,但中国股票仍难以脱离环球资本市场的整体走势,且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而言,属于具有更高价格风险的投资类别。究其原因,中国股票引起内在特性而需付出较高的风险溢价。第一,以市值计算,中国股市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其…  相似文献   

9.
股权溢价之谜自被提出来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是金融经济学和资产定价理论近二十年来的热门话题。中国对此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对股权溢价之谜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中国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技术经济》2015,(8):102-106
以2009—2013年中国境内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为研究样本,基于CAPM进行风险分类,系统研究了中国房地产信托产品风险溢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房地产信托产品风险与信托发行期限和发行地区显著正相关,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年增长率和投资领域负相关;与保守型房地产信托产品相比,冒险型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特征更为明显;受发行条件和预期收益的影响,房地产信托产品风险与信托规模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5,(9):90-96
在Epstein-Zin-Weil效用函数框架下,用方差风险溢价作为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基于股票质量分类和行业分类验证了该做法的合理性。借助CoVAR的分析思想,研究了不同质量股票的不确定性冲击对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越好(差)的股票对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越大(小),说明股票质量已反映在投资者预期中。  相似文献   

13.
股市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Gibson和Mougeot(2004)的基本框架,直接建立二元均值GARCH(1,1)—Diagonal BEKK模型,按市场态势分阶段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整个样本期还是在三个子样本期,市场风险溢价都存在,而系统流动性风险溢价的存在不具有稳定性,它随着样本期选择的不同而变化。市场超额收益、市场流动性波动持续性和协同波动的持续性也随样本期的选择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钟普 《经济论坛》2008,(6):128-129
一、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The Equicy Premium)是指股票收益率大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现象.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市场上大量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会要求以高收益来补偿持有股票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权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大量针对不同时期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溢价程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经济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银行次级债券风险溢价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评级机构给予的级别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风险溢价显著相关,债券级别越高,风险溢价越低。另一方面,市场似乎认为评级机构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债权优先级别的债券在违约情况下的损失程度的不同,混合资本债的级别并未与次级债和金融债的级别合理拉开。实证还发现当债券以浮动利率发行时,债券的风险溢价能显著降低;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债券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16.
17.
股票市场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股票市场流动性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一直受到广大学者、投资者的关注.文章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定义、特征、意义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角度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投资者所需考虑的因素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量文献研究了"股票风险溢价之谜"的成因,但忽视了它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意义。系统风险具有较大的社会福利成本,较高的风险溢价可能诱导投资者偏离最优的投资决策。因此,合理利用风险溢价可改善社保资金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王庆华 《时代经贸》2013,(14):60-60,78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简单地等同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持股比例的乘积,没有考虑到控制权溢价和缺乏控制权折价等因素对股权价值的影响,因此按现行准则确定的投资成本、商誉或当期收益具有相当大的不准确性。建议结合资产评估准则中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现状,考虑控制权溢价和非控制权折价的影响因素,更准确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业务涉及的投资成本、商誉或当期收益。  相似文献   

20.
隐含资本成本对于金融投资决策和资产估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隐含资本成本的测算方法具有避免标准资产定价模型估计公司层面资本成本的误差问题、不依赖于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的设定以及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本文梳理和比较了隐含资本成本的八类估计方法,并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际测度。单变量的相关性检验,支持OJN、GGM、CT三种方法对隐含资本成本估测的效果更好的判断;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GM和CT两种方法的计量结果较为理想,能更准确地反映风险,并可作为预期收益的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