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三农”政策已从重点关注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并进转变,新时期需要更加注重相关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政策调试和整合,以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的协同性和运行效率.粮食补贴、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都是“三农”重大问题,三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也存在政策冲突.在厘清政策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政策协同的若干建议,可以为当前涉农政策整合提供一个整体性框架和探索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地保障功能"是近几年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要回顾主要观点及对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功能"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本文认为:在当代中国农村,农地沦为农民社会保障的"事实",不仅严重阻碍了农地制度的进一步变革,而且直接和间接地弱化了农地经济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同时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条件下,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地生产要素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提高农地利用及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设计思路从老农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到新农保参照"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城保模式是一个飞跃,但新农保主要是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新农保对象拿到的养老金中,财政补贴大约占85%,而围绕个人15%左右的缴费,要花费如收费、记账、保管、投资、监管等一系列的引致社会成本,就这一部分而言,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是不对称的。而且,在当前的农村地区,不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同一地区的农户间,由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收入差别也很大。政府应把城保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使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自愿参加城保,没有入城保的农民,再发放基础养老金福利,无需个人缴费。这样,让农民老有所养的制度设计思路转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福利"模式,既简便易行,又节省社会成本,不仅减少了我国已"碎片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块补丁,也有利于平滑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4.
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碎片化制度”及其危害,提出政府从财政角度—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引导机制、财政预算和财政监督逐步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碎片化”转为“体系化”,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的孝悌为行仁开源至今,世代相传的百善孝为先和养儿防老观念造就了中国社会数千年未变的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的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这一传统模式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土地混合所有制:“新土改”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所有制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改革的焦点.新土地制度改革如何走?这需要区分"国土所有制"与"经济所有制",明确国土所有制是土地的最终所有制,它决定其经济所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土地改革之路.当前应在农村重建个人所有制基础上,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当事人意愿建立经济上的土地混合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将使得农民第一次在生产资料意义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因而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解决三农问题被确立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大幅度增长,由2003年的1134.86亿元增长到2009年6720.41亿元,年均增长29.5%。同时,国家出台取消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措施惠及农村,对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驱动和“民众诉求”推动两种。温州“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其典型特点是政府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题,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被征地农民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温州征地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民众诉求”推动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本质是“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