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AIDS模型测度我国消费升级水平,使用各省域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分析我国居民杠杆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09至2019年间我国居民杠杆率呈现较快上升特征,我国居民杠杆达到较高水平,需要关注警惕过快过度上涨所导致的经济金融风险。消费升级指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同期居民杠杆上升速度。第二,2009-2019年我国发生了明显的第一类消费升级,即食品支出占比不断降低。2009-2013年,我国出现了明显的第二类消费升级,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符号性、服务型特征的消费支出增速持续高于消费总支出增速。2013年后,这些消费的支出弹性有一定下降,升级势头放缓。而居住支出弹性持续上升,表明居住支出对其他类型消费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第三,考察期内,居民杠杆上升对消费升级产生促进效应,但杠杆率越高,消费增速越低,对消费升级的边际效应逐步降低。此外,房价上涨对消费升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消费支出对消费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老年抚养比也与消费升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家庭债务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测算家庭债务的合意规模。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债务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住房债务。当债务规模较低时,家庭债务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支出;而当债务规模较高时,流动性约束的缓解作用会弱化或转向抑制。异质性分析表明,非住房债务提升消费,适度负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容东部和中部地区家庭的消费支出。进一步地测算出家庭债务收入比的阈值是133%,债务GDP比的阈值是57%。当前我国家庭债务处于合意规模区间,而部分省份的住房债务远超阈值,这需要引起警惕。综合来看,非住房债务规模和比重可以适当扩大,我国居民部门还有结构性加杠杆的空间。上述发现对促进国内大循环,防范债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时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居民2020年居住目标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预测。该报告将“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细分为5大类16项指标.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住宅居住品质(定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年住房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等细节指标。  相似文献   

4.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房改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节节攀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其他消费项目的缩减。在食物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挤占其他消费而使得居民消费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居民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解释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VaR(风险值)模型分析说明,支出增长预期对未来消费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因素,但要强于预防性动机对消费的影响。该分析的政策涵义是,为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过快增长,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房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对房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分歧。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房产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高中低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我国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并没有产生正的财富效应而是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高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大,低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小。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与购房需求,应挤压房价中的泡沫,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刺激高收入阶层买房,提高炒房行为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8.
房产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最重要的财富资产配置,一些地区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上涨将产生财富效应并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广西房地产价格增长较快,借助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通过对广西14个地市实证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并未对广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支出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通过考察发现广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住房结构仍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房地产金融市场不健全、居民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约束,弱化了房产财富效应.为此提出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调控房地产价格波动区间和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城镇居民所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增强,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保险可以通过减轻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保险未能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内需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预期收入下降或增长不快、预期支出增长。为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应调节消费者消费心理高速宏观消费政策,有步骤、分层次地适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开拓农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促进居民住房消费,深度开展服务消费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了解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抑制和减缓这一趋势,才能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基于“反事实分析法”的研究表明:城镇各收入户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差异是我国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消费支出增大,能有效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3.
西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表现为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平稳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居住和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等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特征。同时,住房、家用汽车、教育和旅游消费等可能成为居民未来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4.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是江苏省衡量全面达到小康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2007年镇江市实现以市为总体的全面小康。但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一项指标未达标。本文认为,要增加居民文教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不能仅依赖于居民自身对消费支出的调整,政府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引导。必须要解决居民无钱消费、不愿消费、无处消费、不敢消费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促进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和薄弱环节上求得突破,真正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房地产价值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通过一个两期模型,分析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0~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通过考察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发现短期内的房价上涨将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即从短期看房价上涨会降低长三角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影响强度很小;从长期趋势看,房价波动对长三角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不强,但这种财富效应存在。居民人均拥有住房价值的稳定增长是住房资产发挥财富效应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国的人均住房资产价值上升缓慢,住房资产财富效应表现弱化。因此,要继续对住房价格的上涨进行抑制,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支持力度,加强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使更多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防止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后果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17.
姚永康 《全国商情》2008,(9):133-134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是江苏省衡量全面达到小康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2007年镇江市实现以市为总体的全面小康.但"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一项指标未达标.本文认为,要增加居民文教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不能仅依赖于居民自身对消费支出的调整,政府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引导.必须要解决居民无钱消费、不愿消费、无处消费、不敢消费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促进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和薄弱环节上求得突破,真正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8.
引入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解释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VAR模型分析说明,广东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广东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了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的消费水平使支出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减弱,改革过程中的非平稳性等.为化解高储蓄并促进消费的增长,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持改革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过快增长,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发挥资产财富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CPI指数的最新数据,对我国近期CPI指数持续上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粮价、房价以及宏观金融环境是拉动我国CPI指数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