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孙德凤 《经济师》2011,(4):185-186
降低物流成本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我国物流业与物流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要着重从加快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寻求降低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的方法等方面,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幅度,有效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项目,让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摆在企业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为此,确立了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以探讨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日益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推动物流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物流成本较高,钢铁企业尤为突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美两国社会物流成本入手,阐述了中美社会物流成本构成内容及其差异;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中美两国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与GDP灰关联程度、差异性及其成因,深入了解社会物流成本构成中的哪些因素与GDP 之间的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和关系密切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物流总成本及三方面成本构成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与GDP的关联度均高于美国的相关数据,且中国的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与GDP关联度分别高出美国这两项指标的50.08%和19.49%.因此,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社会物流成本结构,将是促进我国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作者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建议,以实现生产、销售、物流、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从而实现降低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物流成本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越来越关注物流成本,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物流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加强物流活动的管理、控制和降低企业各种物流费用,对我国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目前还比较缺乏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现阶段物流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物流成本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认识,并提出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流成本节约给企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观念被逐渐认识,物流成本信息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国家宏观角度分析研究了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计算方法,并对我国物流成本构成的现状作出总结、对以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尤为重要。文章界定了物流企业的范围及物流企业成本构成,阐述了影响物流企业中物流成本大小的几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浅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价格偏高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进行的十分缓慢,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必须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本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权能否降低交易成本与产权可分性下的不同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的适应性水平密切相关。以此为基本思路,本文以产权的可分性为切入点,对产权结构和制度环境进行了类型划分,并深入探究了产权结构、制度环境、交易成本间适应性下运行的一般机理。由此说明,产权结构、制度环境的优化均可降低交易成本,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的匹配度越高,交易成本降低越多。政府失灵型等六种产权结构类型与负国家环境水平指数型等六种制度环境类型的具体匹配,可以更好地探究出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深度匹配降低交易成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产业集中度高低的价值判断必须依据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来进行。影响物流产业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规模经济性、市场需求量、企业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其中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企业进入壁垒两个变量与集中度是负相关关系,且市场需求增长率对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最大,需将物流市场规模的增长控制好,以防增长过快导致集中度下降。其余三个变量(规模经济性、产品差异化水平和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集中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且规模经济性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最大,所以扩展物流企业规模是提高集中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陈王景  杨开忠 《经济地理》2001,21(5):554-558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时间不长,存在多方面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需求。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前景及我国物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后,提出标本兼治,从全国、全行业角度出发,建设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主要包括推进物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筑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物流系统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We must insist that all empirical studies offer convincing evidence of inferential sturdiness."
Sensitivit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物流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承良 《经济地理》2004,24(6):826-829,868
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式主要由物流流量大小及其空间结构综合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是指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物质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关系。以全国31个省区(不包括港、澳、台)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等级差异测度,分析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省区差异;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主导类型的定量分析,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方式的省区差异;通过省区物流中心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区际货流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定量分析,综合反映区域物流经济联系的点、线、面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渐趋完成的人口转变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两大趋势的结合为缓解近代以来一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地关系紧张局面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中国劳均耕地(播种)面积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通过对2006-2030年间中国人口转变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的农业劳动人口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预测在2020年左右,中国劳均播种面积将大于11亩,而到203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45亩。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兼业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下,这些条件已经可以确保在农业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获得相对高的农业收入的情况下,形成中国现代小农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戈 《经济学(季刊)》2009,(3):1083-1106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在不同的筹资模式下,探讨了最优教育补贴率的确定及其比较静态分析。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给出的最优教育补贴率将随着教育个人收益率(即明瑟收益率)的上升而下降。在此基础上,我们考察了近年来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变动趋势,进而对同一时期教育补贴率变动趋势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赵敏 《经济地理》2008,28(1):29-32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