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纹青铜缶     
正港口博物馆所藏的羽人竞渡青铜缶,高37.8厘米,口径23.6厘米,腹径50.5厘米,底径25.5厘米。缶身饱满,鼓腹、圜底,圈足外撇。肩部有双兽面铺首衔环,制作工艺精湛,彰显庄严肃穆之感。缶上有母口圆盖,盖上有三角形钮,钮中有孔穿有圆环。以盖钮为中心,有四圈弦纹,间有圆圈纹环绕。器身上腹部饰有数十圈弦纹,间以四周圆圈纹、一周菱形纹和四周点状纹,上下用三种纹饰间隔,把纹饰分为三个层次,立体感强。下腹部的主体纹饰为四组羽人竞渡纹,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羽人呈竞技状,以对雉分隔四组羽人竞渡纹。用劲畅的刀法刻画出舟船和羽人的造型,特别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0,(11):I0002-I0003
猪面纹彩陶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000年前)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高20.6厘米,腹径15.3厘米,底径6.8厘米。壶呈葫芦形、小圆口、束颈、曲腹、平底。口部绘四组三角形纹;腹部绘一圈二方连续的猪面纹,互连的猪面共用一个眼睛,成功地运用双关形的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3.
宋钧富乳钉鼓式洗是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珍品之一,是北宋钧窑产品,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件器物高9.1厘米,口径23.8N米,底径17.3厘米,口径均内敛.器外上有两道棱纹,器身上下乳钉纹装饰.腹上一周饰20个乳钉纹,腹下一周饰18个乳钉纹.器如鼓式,底承三如意形扁足.此器造型古朴,庄重大方.胎体稳重、饱满,呈深灰色,风格独特.釉色以乳浊状的天蓝色和月白色为主,问杂以丝缕状红色和青色.口沿,器身上弦纹、乳钉及器足转折处的釉色呈酱色.器内釉薄为天蓝色,有桔皮纹和蚯蚓走泥纹.器底釉刷芝麻酱色,无釉之处亦呈羊肝色.器表呈现出红紫相映,犹如晚霞幻变,给人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美感.  相似文献   

4.
《发展》2010,(10):I0002-I0003
旋纹尖底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4800年前)院西县吕家坪出土高26.8厘米,口径7.1厘米。施黑彩,颈部绘平行条纹,肩、腹部绘四方连续旋涡纹。  相似文献   

5.
亚丑罍     
亚丑罍为大型盛酒器。现收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这件铜罍为商代晚期器,于1959年至1960年期间由物资回收仓库拣选所得,通高42厘米、品径13.4厘米,带盖直口,直颈,圆肩,深腹,腹下敛,矮圈足。肩部两兽首环耳,腹下方一侧置一兽首鼻钮。器身最大径在肩腹交接处,腹壁自此向下斜收成底。通体细雷纹作底,肩饰夔纹,上腹饰涡纹间四瓣目纹,下腹饰垂叶纹。盖隆起上有瓜棱形钮,饰三角纹、涡纹间四瓣目纹。因盖内及口内均有“亚丑”两字的铭文,故名之“亚丑罍”。此器保存完好,表面润滑光亮,花纹繁缛、细密。其造型优美,在中原地区很少见,实为“亚丑”器群中…  相似文献   

6.
于秋伟 《走向世界》2011,(10):52-53
1965、1966年间,山东省博物馆在青州市苏埠屯发掘了两座商代大型墓葬,在编号为M1的墓中,出土了两件铜钺。一件铜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钺正反两面铭“亚丑”二字,故得名“亚丑钺”。另一件铜钺,通长31.8厘米,刃宽35.8厘米,扁方形,方形内,肩部有两穿,刃部宽大,器身透雕张口怒目的人面纹,眉目鼻均突起,口稍凹下。  相似文献   

7.
资讯     
《中国西部》2012,(23):10-11
灵隐寺在日展出被盗佛像是工艺品 8月3日,有媒体称,中国国宝"灵隐铜殿"四尊佛像早前在日本展览期间被盗。据悉,被盗的四尊佛像全部用铜铸造,高约45厘米,每尊佛像重约20公斤。灵隐寺工作人员近日表示,此前在日本展出的并非灵隐寺佛像实物,而是佛像的缩小版,称国宝被盗肖息不实。(来源:凤凰资讯)  相似文献   

8.
兽面纹玉圭     
练洁 《走向世界》2012,(28):46-49
兽面纹玉圭,属龙山文化时期遗物,1963年于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征集所得,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玉圭呈窄长梯形,高18厘米,最宽处4.9厘米,最厚处0.85厘米,其玉质坚硬,色青泛黄,通体磨光,出土时已断为两截,由于埋藏在不同的地层,因此两截呈现不同的沁色。上段深沁为不透明的乳白色,下段局部有乳白色、褐赭色斑。玉圭较窄的一端较厚,应属柄部;较宽的一端有斜刃,刃一面宽一面窄。柄端正反两面以连续细阴线雕琢出似兽似人的面纹。正面的面纹为大圈眼,  相似文献   

9.
元釉里红缠枝菊纹盏托是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珍品之一.它产自元代景德镇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这件器物高2.9厘米,·口径19.3厘米,底径11.9厘米.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0,(12):162-162,F0003
环带纹铜鼎 春秋中期高20.7厘米,口径23.1厘米。铜鼎为广口,宽折沿,浅弧壁,圜底较平,立耳,三蹄足。腹壁花纹为两层:上层为鸟形窃曲纹,下层为波带纹,两耳饰重环纹,三足饰变形兽面纹。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10,(1):I0002-I0003
镶宝石金帽饰 明代 兰州出土 高8.2厘米,宽11.7厘米。帽饰分二层,底层以极细的金丝盘绕成繁密的涡状卷草纹;上层中间的金片錾刻出如意云纹,两侧各有一金风,帽饰上镶缀各种宝石。  相似文献   

12.
陈侯壶,盛酒器,为春秋时代的名器。1963年在山东肥城孙楼小王庄出土。器通高50.5厘米、口长16.8厘米,宽12.2厘米。因其铭文中的“陈侯”二字而得器名。壶为扁方体,直口,长颈,垂腹,下部外鼓,圆角方圈足。上覆圆角长方形器盖,盖为子口。颈两侧附套环象首大耳,象鼻上卷。腹饰“田”字纹,盖、颈、足上饰弦纹,造型朴实大方。器盖对铭,器铬  相似文献   

13.
五祀卫鼎     
【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千克】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五年(前914年)铸造,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1991年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柱足,折口沿,立耳,腹部下垂而外侈,器腹较浅。此鼎为圆形,双立耳,圆柱状三足。口沿下方装饰以粗疏的云雷纹。该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纹,一般只选用兽体局部,在青铜器的装饰纹中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4.
<正>汉代陶熏炉炉径:14厘米高:15厘米此件汉代熏炉为黑陶制,炉面抛光,整体为豆形,炉盖上刻三角形镂空纹和圆圈纹,均匀分布。熏炉身与盖子母口相扣。身为直口,折弧腹,喇叭形。盖亦为直口,弧顶,上端为鸟形捉手,可360度转圈。足较短且足部连圈纹喇叭口,转圈阶梯状旋纹,线条明快流畅。此炉独特之处在于盖项部的香鸟,鸟状似凫鸭,香鸟熏炉的出现预示着香炉在往更深度的造型艺术领域发  相似文献   

15.
颂簋(拼音:guǐ)为西周晚期所造,山东博物馆藏品,一级文物,系十大镇馆之宝之一。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圆腹,圈足。圈足下有三个兽面象鼻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下有垂珥。口沿上下各饰窃曲纹一周,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  相似文献   

16.
曲晓晖  李健 《走向世界》2013,(36):38-39
<正>1976年.烟台市芝罘岛阳主庙前,修建人员存挖土安装自来水管道时,发现一批战国晚期文物。存离地表一米左右的秦代祭祀坑内出土青玉质地玉器共8件.分2组,各为1圭、1璧、2觽。玉璧,直径15.5厘米,厚0.45厘米,色泽莹润。壁两面皆以蒲纹为地,线刻谷纹,璧缘刻炫纹。玉圭,长9.3厘米,宽2.3厘米,厚O.5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自古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这可以从一面2000年前的西汉鎏金"中国大宁"铜镜得到明证。此镜属于西汉新莽年代(公元9-23年),直径18.6厘米,厚1.3厘米。1952年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之一。镜表面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  相似文献   

18.
张桂芳 《走向世界》2009,(14):96-97
在青岛市博物馆的"馆藏明清瓷器"栋列展厅中,80余件精美珍贵的瓷器艺术品分别以"飘逸优雅的青花"、"绚丽多彩的彩瓷"和"流光溢彩的单色釉"三个主题向观众展出,在这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中,青花缠枝莲纹尊是人们驻足观赏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风吹卷的动感。盏托中心内凹,刚好稳稳地承接茶盏,看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州有一座山叫驼山, 据说因为山峰像骆驼的驼峰而得 名,身临其境,放眼望去,的确如 此。但驼山的出名不是其山峰如驼, 而是山崖上雕镌的众多佛教石窟造 像。驼山石窟共有5窟1摩崖638尊佛 像,大者高近7米,小的不足30厘米。这 是洛阳以东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88年被 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