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并非坏事,它反而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战略是什么,转型的主体是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先生。王茂林先生首先表示,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描述,中国经济转型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2.
杨喜军 《活力》2005,(9):6-7
今年,国务院把伊春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的这一重要决策为长期陷入“两危”困境的林业资源型城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关于转型的要求,从林区经济结构、体制机制、产业基础、社会条件、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抓好试点,通过林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在具体步骤上,主要是实施“六项工程”,实现“六个转型”。  相似文献   

3.
亚洲的韩国和拉美的智利是新兴经济体成功转型发展的典型国家.它们通过采取各种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型举措,使得自身经济社会得以取得较快发展,其转型背景、发展模式以及转型措施,对当前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始终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如快车道定理),客观上要求有相应的经济环境与之相匹配。由于经济系统处于开放空间,并非在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因此,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外界干扰,经济的发展往往偏离自身固有模式。 本文将来自系统外部的干扰影响划分两类:一类是将由非人力、自然、客观的因素产生的干扰影响称为外界影响;将由人为控制和制定的对经济系统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称为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一方面促进经济系统的发展,保障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同时还为经济系统注入了抗生素,使经济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形成一种抗外界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力 《企业文化》2004,(8):72-73
考核和奖励,不但在年终,而且在平时都是一个常盛不衰的话题。原因有两个:一、对于企业,如何考核员工业绩,奖励谁、惩罚谁,关系到如何向员工昭示企业的价值标准,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至关重要;对于员工,企业如何评价自己,奖励谁、惩罚谁,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自身价值是否得到充分肯定,甚至关系到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19-20
中国经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谁在推高中国房价?股市还有希望吗?改革何去何从?徐瑾在《中国经济怎么了》列举了中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经济转型”无疑是现在的焦点问题,笔者梳理了论述现代国家经济转型的一些书籍,力图为关注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读者提供借鉴。如徐瑾所说,  相似文献   

7.
加深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依据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跨国公司企业总部聚集而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为北京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工商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促进首都总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物流时代》2012,(10):34-39
没有人能准确地判断,这个“冬天”究竟有多长。但业内无人质疑,谁能灵活调整经营战略,积极转型,在这个经济萧条的“冬天”,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而一旦经济出现复苏势头,这样的企业也将率先掌控机遇。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回顾江苏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了工业化进程:90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大发展: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玉泉  孙庆兰 《价值工程》2011,30(10):143-144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向低碳发展转型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结构方面的障碍。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建立碳交易机制与征收碳税等措施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谁能相信一个生产小队的建筑队能发展成今天大连市政府依重和扶持的经济巨舰?谁能相信那个从金县农村赤手空拳到城市近郊生产队来打工的36岁的农民孙荫环会在今天被选为大连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的常委?然而,对今天这些事实的回眸,又让人深深地感觉到这其实是...  相似文献   

12.
财务管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出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成为一种经营的常态,而非一时的时尚。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助力。  相似文献   

13.
晓真 《上海质量》2014,(9):8-13
经济要转型、产业要升级。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谁引领了服务经济的潮流,谁主导了产业升级的创新,谁掌握了质量发展的导向,谁就更能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9月1日下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论坛,来自国内外的演讲嘉宾围绕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阐述交流对话,300多位来自各地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为了让读者共享这一质量盛宴,本刊及时刊发这篇论坛综述。  相似文献   

14.
稳增长:重在经济转型还是政策刺激? 稳增长不是保增长。稳增长重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问题在于,面对经济增速下降,经济政策的重心是以短期的经济刺激为主,还是以中长期的经济转型为主;是短期的稳增长还是中长期的稳增长?应当说,未来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全面性的历史拐点。这就需要以转型与改革推动国内发展方式转变,释放中长期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新常态及对企业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一词在西方主要指经济危机后漫长的恢复期,但中国的"新常态"并非是面对危机的被动增长降速,而是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对发展模式作出的主动战略性调整。增长率的主动减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条件性特征,它为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转型、经济驱动力转换创造条件。结构升级不仅是各产业比例的变化,而且是根据新发展模式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企业需要意识到创新驱动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新的经济理念是"新常态"的思想保障,"新常态"力图实现与过去30多年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数字科技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科技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科技会显著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且该作用在数字科技发展良好的实体经济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科技会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行效率、增强创新能力三条路径间接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拓展性研究发现:数字科技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存在产权与规模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民营和中小规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夯实基础,加强数字科技相关设施保障力;营造场景,优化数字科技创新推动力;深度融合,挖掘数字科技赋能驱动力,推进数字科技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服务业。正因为如此,不少地方才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必须看到,在实践中服务业的发展常常有其自身规律,而且发展的动力和所需外部条件有所不同,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物流时代》2012,(12):47-49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的大背景,相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以及外资巨头不断抢攻中国市场,让业务量下降、竞争日益升级成为众多本土物流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业内许多人士纷纷开出“药方”,指出谁能积极创新、调整转型,谁就可能挺过困境,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碳排放通过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数字经济转型,而数字经济也通过影响碳排放的技术进步水平影响碳减排。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及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转型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与城市人口密度和GDP水平正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俊莲  李悦享 《企业导报》2014,(13):105+99-105
河北省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转型的步伐,造成了我省劳动力市场过剩,大学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经济转型。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扩大就业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