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正经历着一场变革。旧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保障模式已突显出制度供需的不均衡,但新的有效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其主要制约因素是现有改革方案的低效率和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继续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着重加大政府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投入和推进力度,尝试发展产品换保障模式,并大力培育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2.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3.
冯锦彩 《经济问题》2008,341(1):120-122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了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新特点,这对山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山西农村人口发展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为起点,提出了现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易石宏 《当代经济》2009,(19):36-37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必须实现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到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里,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就是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养老金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国家。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在土地使用方面存在着土地滥用、土地闲置等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情况。这说明仅靠公有制并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高效配置。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土地这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迫切需要进入市场流通,得到更有和的利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养老问题来越突出,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力市场与养老保障制度并非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作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危机的根源便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困境。文章认为,在构建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时,不仅需要关注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而且需要关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以避免出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9.
李俊利 《时代经贸》2009,(8):13-14,16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以及农村社会转型,使现有的衣村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我国社会的公平、社会的稳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尽快的解决“三农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河北省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借鉴加拿大、德国、法国的农业人口养老保障制度,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应先建立一个与低收入水平和低缴费能力相适应,低水平起步、低费率和低保障待遇的过渡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创新的基本视角和内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从城镇到农村都一直试图直接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甚至是直接照搬“套用”,从而使改革成为“移植型”的模式。因此改革创新必须从制度文化、历史分析、民族多样性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新视角出发,来审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问题。笔者把创新模式概括为:以家庭保障为主,以家庭家族为主线,建立农民个人养老帐户制度,纵向分散风险的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逐步向外扩展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必须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确权改革步伐;总结现有承包地流转的经验,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障碍与解决办法,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总结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经验,认真思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全力推进其流转并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障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课题,农村养老保障则是当前中国需要破解、攻坚的难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表现为模式上的可持续性、保险经费来源的可持续性、部分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可持续性。文章创新之处:第一,划分三种层次的农村养老机构。第二,计划生育政策需功成身退。第三,捐赠和不法收入可注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第四,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龄应调高到65周岁。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经验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霞  卢盛峰 《时代经贸》2007,(6Z):20-21,2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国外相对完善的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将对发达国家经验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养老保障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牧业、牧区和牧民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草牧场的关系问题。草畜矛盾和人畜矛盾,实质上就是人地矛盾。在草原牧区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人地矛盾的存在及其加剧是关系牧区未来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草原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这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牧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就开始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并于1992年由民政部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但是,十几年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一直进展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国务院曾决定停办一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业务,转而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探索和试验),新的有效率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何去何从,已成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经验及突破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文章的实地调查表明,温州农村中的家庭养老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化养老同样支持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力人口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与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农村老人可供养老的最大资源是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通过开发土地养老信托、土地养老银行、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盘活农村老人的土地资本,加速土地流转,将土地权益变现为养老的经济资源和服务资源,对于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