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经历了一番过山车一般的行情。年初,一批以互联网为主导运营模式的中国公司扎堆在美国上市,掀起史上新一轮赴美上市潮。然而5月份以来,中国概念股负面消息不断,给整个中国概念股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得看似美好的海外上市前景日益黯淡。  相似文献   

2.
“我们欢迎中国公司到伦敦上市,绝对不是和纳斯达克抢生意,因为中国公司的确适合在伦敦上市”当低迷的国内股市对中国公司失去吸引力,当《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苛刻泼冷了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热情,伦敦证券交易所正成为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的新的热门选择。按照伦交所董事总经理高睿谋(MartinGraham)的说法,中国公司选择伦敦上市,将会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创造更灵活广泛的筹资机会,伦交所将采取更大力度吸引中国公司到伦敦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3.
杨伟庆 《广告大观》2007,(11S):118-119
如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已经有了20多家中国公司。最新的网民数量统计,中国的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俨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成员.由此对于中国的互联网现在有多么强大,似乎没有人会怀疑。但今年8月.美国Alexa的一次对网站世界排名算法的调整.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互联网的脆弱。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及互联网行业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6短期内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变得艰难,但长期来看未必是坏事。自2010年浑水做空东方纸业以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诚信危机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12月绿诺科技遭浑水质疑后退市至今,由于各种不合规导致在美退市的中国公司多达40家,其中2012年有18家退市。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由2010年的240多家减至不足200家。不少自觉"委屈"的中国公司采用回购、分红等提振股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登陆海外股市。不可否认,不少中国公司都通过海外上市受益匪浅,但也不乏值得吸取教训的个案。鉴于跨国公司主动申请退市的案例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提醒说,中国企业谋求海外上市千万不可盲目,到海外交易所上市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固然诱人,但更需综合考虑上市当地的潜在投资群体以及监管环境等因素,免得走弯路。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国退休人士,在研究自己投资的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股票时,意外发现这些公司财务造假的漏洞.由此引发了一波做空中国公司股票的狂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外上市成为中国公司进一步发展以及进行国际市场资本争夺的必然诉求。本文以上市效应为切入点研究海外上市作用及影响,探索性地将海外上市效应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以期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效应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数据     
百度上市在即近20家中国公司冲击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在发布报告称,近期将有20家中国公司赴纳斯达克上市,而分众传媒和百度,恰好都是这“20人大名单”。而与以往上市企业多为网络企业不同,今年可能上市的企业当中有9家IT制造企业。7月12日,百度向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JPO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的大门,再次打开了。2013年12月12日,汽车之家(ATHM.NYSE)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30.16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7%,市值达30亿美元。这是近一个月内,第五家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而2013年截至目前,赴美上市中国公司总数也不过七家。 有资料统计,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超过1900万辆,2013年已超过2000万辆,中国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己成为汽车产业链里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营销也逐年受到备大汽车公司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商界》2015,(1):24-25
2014年是中概公司融资的"第一大年",从4月4日上市的达内科技到12月11日上市的陌陌,全年共有15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完成了首次公开募集(IPO),合共募集304.5亿美元。但除阿里、京东以外新股表现欠佳,给投资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对未来中国公司赴美融资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1.
龚武 《中国海关》2014,(7):79-79
聚美优品最近赚足了眼球。公司一度被认定是一家属丝企业,目前市值却超过40亿美元。令人称奇的是,公司从创立到上市仅用了四年时间。更令人垂涎的是,创始人陈欧是一名80后,也是目前纽交所史上最年轻的中国CEO。互联网时代创业机会俯拾皆是,同时却也困难重重,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成就一家明星公司?不难发现,从先成功的企业挖人,是推动公司成长和发展的不二法门,这不仅适用于谷歌、脸谱等硅谷明星,也同样适用于百度、小米和聚美等中国公司。  相似文献   

12.
亚信是第一个把@带回中国的著名公司。随着当年创业的核心人物一个个离开,这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步步成熟  相似文献   

13.
《创业家》2012,(10):56-60
我们投资的这些公司再过三五年也可能到国外上市。到时候如果中国公司都被打臭了,VIE结构不行了,我们最终也将受害。  相似文献   

14.
罗飞 《新财富》2004,(2):82-86
那些不够主板上市资格或不愿花精力申请直接上市的企业,可以将OTCBB作为间接上市的途径之一,但其并非中国高成长企业进军美国资本市场的最佳选择。目前在OTCBB上市的中国公司融资和股价状况都非常不理想,也没有一家成功转往纳斯达克。  相似文献   

15.
陈怡 《现代商业》2012,(26):41-42
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在信息披露质量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其信息披露行为,比较中美两国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监管制度、违规责任处罚等制度背景的差异。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对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祎 《国际市场》2006,(9):26-28
2005年,至少有87家中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境外五大股票市场挂牌上市,融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这样的规模,在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历史上是少见的。有专家评论说,2005年和2006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井喷”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商》2015,(6):202-203
本文介绍了金融全球化大趋势下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情况,结合相关财务数据和股票数据,利用修正的GARCHKMV模型,对所选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度量研究,实证结论得出高价股比低价股具有更大的违约距离和更低的违约率等结果,这表明修正的GARCH-KMV模型运用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信用风险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已经有60多个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其中像中石油这样的公司融资额达到了70亿美元.中国国内的股市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最新的数字表明,中国股市融资80亿美元,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市.所以中国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是很强的力量,并且会成为更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新财富》2006,(1):104-106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很多是做无聊产业的——上网,看新闻,发短信,都是把人家无聊的时间拿来变现,把无聊的眼球转变成现金,基本上我们都是无聊产业的受益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钟林超 《华商》2011,(6):14-15
“趋之若鹜”的美国市场 近年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程度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到海外上市以满足对跨国资本日益增长的需求。权益融资有效的取代了银行贷款、债券和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