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测算了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碳排放量环比增速进行了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分解测算;第二,基于LMDI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变动量进行了四种效应分解,分别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并从效应贡献量及贡献率两方面分析了其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北省1980~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一直趋于上升,煤炭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相对平稳,石油、天然气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环比增速变动幅度较大。对碳排放变动量的效应分解方面,经济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显著且贡献率较大,碳强度效应和人口效应对碳排放变动量的作用不够显著且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以3大能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能源分解模型说明能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能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源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能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3.
基于 LMDI 方法的乘法形式对2003~2011年京晋滇三省及全国工业行业碳排放进行分解,发现:工业规模显著推动碳排放增加,能源强度抑制了碳排放增加,能源结构优化不明显。建议: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能源强度;推动能源供给革命,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工业发展规模,降低高能耗工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山西省1997~2008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产出规模效应对山西省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3.14%,其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37.1%,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产业结构效应为11.39%,人口规模效应为0.1%,能源结构效应为-1.5%。因此,目前山西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17个行业2005~2009年间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将能源消费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生产效应是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结构效应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强度效应是指能源效率提高时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效应是导致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则延缓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生产效应明显大于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之和,因此能源消费在此期间表现为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强度效应高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能源消费量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很大压力.因此,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入手,首先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和节能率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然后运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弹性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碳排放特征,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8.
钱晓智 《化工管理》2022,(34):68-70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工业的碳减排问题也开始变得严峻起来。文章通过计算2005—2019年间贵州省工业八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对贵州省的工业能源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利用LYQ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选取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脱钩模型及其分解得出,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原因在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导致节能弹性不断下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表明京津冀地区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不会导致经济的下滑。未来京津冀地区要继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率,重点关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新型低碳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引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并加强自主研发;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以及以国际标准来指导节能减排。文章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二者之间也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和成因。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碳排放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主要成因是人均GDP ,其次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其中西部人均GDP的贡献率初期较小但增长迅速。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推进节能减排进程中,除了要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针对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作为我国首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7个省市之一,将肩负起我国中部地区的低碳示范的任务和责任。对碳排放总量目标进行预测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工作,是确定配额的前提条件。以2007年湖北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的混合能源经济模型,对2013—2020年期间湖北省在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低碳技术发展模式下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强度以及由能源消费引起的CO2排放总量和由水泥生产引起的CO2排放总量等进行了预测,以此作为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总量目标设置的参考依据,并为湖北省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要求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但大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只能择一而为.为了探讨可行的经济政策手段,本文提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以说明经济结构调整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有效措施,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的推出,使得企业的碳排放权资源成为一种资本,世界正在进入碳资本时代。碳资本时代给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观,分析了碳资本时代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双向影响,提出了碳竞争优势的概念,研究了产业先见、碳排放价值链以及碳资本市场对企业获取碳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培育碳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