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简要综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本文依据可持续性科学理论,通过剖析内蒙古的实证数据和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最后,文章提出了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利用率低,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专利申请数不足.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影响因素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并购海外矿产资源,建立海外资源战略基地,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阐述了海外并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了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并对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淡化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呈现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跨国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域,如何在该区域内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从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制度保障、创新网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我国1985~2006年国内外技术创新与收入差距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国内的技术创新与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在滞后期为l时,国内自主创新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来自国际技术溢出的国外技术创新中的专利申请、贸易与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滞后期为1时也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短期技术创新加大了本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而FDI溢出的技术创新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并不明显;同时收入差距对我国技术创新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强力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认为,矿产资源接续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提出,矿产资源接续的路径选择应是实施"双向发展战略","开源、节漉、替代"三线推进,以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矿产资源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对世界钢铁工业主要技术创新领域和典型创新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欧美、日本和韩国钢铁工业主要技术创新领域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的资源与激励的不匹配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不同所有权工业在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配置上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这对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双重约束模式,认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治理约束和资源配置约束是决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力量,据此解释了技术创新不匹配性的产生机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与激励匹配的制度体制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助推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带来了微观层面策略性创新和宏观层面“数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在迈向创新强国之路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工具,以税收优惠、创新补贴为核心的一揽子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是否导致了中国技术创新上述困境?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本文利用中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以及机器学习和语义引用方法,测度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调查数据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等,实证检验了中国技术创新主要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代表的普适型政策仅促使了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数量,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显著;②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为代表的选择支持型政策,同时激励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③以“政府科技活动资金投入”为代表的自由裁量型政策,则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无影响。本文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度方法,更为合理评估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效率对于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DEA模型对2007-2019年中国大中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9年大中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保持较高水平,2007、2011、2013、2018、2019年综合技术效率达到DEA有效,2014-2...  相似文献   

11.
技术差距、资源分配与后发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核,而技术差距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格局和配置效率的关键变量。基于拓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资源最优分配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方式随技术水平的提升从"生产性投资驱动"到"研发驱动"、从"模仿主导"到"创新主导"逐步转换。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区域,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与创新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不同。那么,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应根据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合理配置生产性投资与研发投资、模仿投资与创新投资,并根据我国区域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分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基于中国的实践,提出新兴经济大国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机制与路径,即利用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获取发达经济体中低端中间产品外包,通过国内生产体系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引致国内中间产品的创新,实现进口替代,进而引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以及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与研发合作。上述机制共同推动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持续攀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对间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有一定的负向效应,但随着中间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负向效应明显下降;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和本土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中间产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正向影响增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尤其是促进创新、知识和科技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国内创新体系效率;扩大高技能劳动力教育供给与国际研发合作;提高国内中间产品R&D投入强度,逐步降低对G5发达经济体中间产品的依赖,释放国内巨大市场规模的效应,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煤炭行业的资源管理创新,包括煤炭风险勘探、虚拟煤炭储备、我国资源与国际资源链接性等创新性初探。并提出了对煤炭矿业资源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带动下,智慧供应链正在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城市智慧供应链发展也成为当前供应链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然而,传统的供应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直接应用到智慧供应链评价中。为此,本文从企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出发,从城市智慧供应链基础设施情况、人力资源投入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企业创新情况、供应链效率和效益6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城市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评价体系,设计了基于改进的TOPSIS方法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中国城市智慧供应链发展指数评价,为城市管理部门量化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航空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航空相关项目建设将坐实“稳增长”重要支柱的地位。本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DEA)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的航空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分区域比较了航空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动趋势。文章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航空产业将加速融入国际社会,航空产品研发能力、系统综合集成能力和数字化生产能力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航空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 着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适应国际趋势的战略选择。黄金作为一种稀缺贵金属,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延展性和稳定性。其冶炼和加工都需要较高的工艺和技术,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为了顺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黄金行业应该寻求一条有效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17.
郭锐  赵娟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31-35,110
2012年1月,哈萨克斯坦出台了《天然气和天然气供应法》,目的是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优先向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供应商品气和液化石油气,并为进一步有效利用石油伴生气创造条件.该法规定国家对拟转让天然气供应体系设施以及原料气和商品气拥有优先购买权;国家对于商品气、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储存、销售和计量进行管制.优先购买权限制了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者的自主经营权.哈萨克斯坦政府欲从所有权的角度全面支配哈矿产资源使用者开采的伴生气,后者能否继续根据石油合同以“所有人”的身份支配所开采的伴生气及其加工产品,存在不确定性.该法将对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影响哈萨克斯坦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哈政府应寻找矿产资源使用者与国家利益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天然气供应政策和定价机制,以实现二者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zes important chang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upstream petroleum industry. It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hifts in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on over the petroleum industry's lifecycle from the 1970s up to 2005 were dependent on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base complexity (KBC), a key dimension of an industry's technological regime. Accordingly, observed shifts in innovation patterns are understood to be the aggregated strategic response of industry innovators to changes in the technological regime. The article propose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exploring KBC and Schumpeterian patterns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at the industry level. As the industry evolved, its knowledge base moved to higher orders of complexity creating a shift in the Schumpeterian pattern of innovation. Increased KBC was found to alter Schumpeterian patterns from Mark I toward a ‘modified’ Mark II. Instead of coming predominantly from ‘traditional’ established oil operator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increasingly triggered by a new class of emergent integrated service companies – ‘second tier’ systems integrators of the upstream sector able to cope with increased KBC.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f the ‘mirroring’ hypothesis have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chnological modularity and explicit coordination,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irro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modularity and tacit coordination, and how the ‘mirroring’ relationship may affect rad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mirroring’ hypothesis by identif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embedded in and surrounded over the mirroring relationships. Using survey data of 121 high-tech firms in China,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echnological modularity enhances interfirm tacit coordination between module-makers (‘mirroring’ hypothesis), and will also positively influence radical innovation (‘outcome’ hypothesis). Moreover, tacit coordination negatively moderate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modularity on radical innovation (‘interaction’ hypothesis), indicating that the ‘mirroring’ relationship may offset the benefit obtained from modularization. It also suggests that, in a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acit coordination could lead to exposure of hidden knowledge, thus lowering module-makers' motivation for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相似文献   

20.
How externally acquired resources may become valuable, rare, hard-to-imitate, and non-substitute resource bundl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This study proposes and tests a mediation model of how firms’ internal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R&D, as two distinctive microfoundations of dynamic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technology breadth and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dynamic capability view. Using a sample of listed Chinese licensee firms, we find that firms must broadly explore external technologies to ignite the dynamism in internal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in-house R&D, which play their crucial roles differently to transform and reconfigure firms’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