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拓展企业异质性的分析框架,考虑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产业差异,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企业积极“走出去”是协调统一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恰当的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不仅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还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重点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论证了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了《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指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开始蓬勃兴起。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在吸收外资保持世界第三的同时,自身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而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此,文章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分析上海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对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一个资本跨国流动的转折期,即在广泛吸引外资的同时,正开始酝酿大规模对外投资,制造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会在近期有显著增长。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五个难点:投资区位的选择、投资产业的选择、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主体的选择、投资资本的来源。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应是既要顺应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又要切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短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等客观实际,确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首先,应尽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其次,投资区位的选择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 2000 ~2016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两者之间为 U 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亦是如此,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转型期。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均为先抑制后促进,但二者同第三产业之间并不存在这种关系。人均GDP 的提升、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均能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机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绩效水平是其股权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直接导致了股权结构的独资化趋势。产业绩效的变化不仅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初始股权结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股权结构再次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产业绩效越好,所在产业的外企股权结构变化越快、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网络型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28个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在2001—2007年间,网络型产业组织能够通过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集聚提升中国大陆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积极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企业平均规模、经济开放度和研发支出未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没有削弱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通信技术进步不仅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成本骤降, 也使得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协调和监督生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通信技术进步不谋而合。本文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动态聚集度指数分析了中国18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转移方向和速度, 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向服务业集聚,中间性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虽在不断增加但在向其他产业转移, 采矿业转移效应十分显著;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通信技术进步与服务业、中间性行业以及采矿业的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格局下, 通信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和中间性行业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会随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增强, 对采矿业的促进作用则会随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减弱。  相似文献   

9.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作为GMS合作的核心成员国,如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到GMS国家直接投资促进并利用区域整合的巨大效应求得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理论作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首先从宏观环境、产业及产品和微观经济主体三个维度研究了我国到GMS国家直接投资已经具备的优势,然后根据我国到GMS国家直接投资现存的问题分析了如何构建新的优势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到GMS国家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模式做强转包生产壮大民机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包生产是中国民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制造技术和管理与国际接轨、创建中国民机产业的自主研发平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市场形势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创新转包生产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转包生产,实现民机部件的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机产业的自主研发是中国民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1995年和2003年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国别外资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内资企业组合产生的溢出效应模式。结果发现.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不是普遍而一致的.而是与外资企业的国别和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西方国家的投资较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投资对内资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发现西方企业对国有企业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则改进了内资非国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的绩效。本文所发现的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溢出效应的有趣模式建议外资政策设计应着力促进不同类型外资与内资企业之间的特定组合,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与本土国有企业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与本土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互动.从而最大化外资溢出带来的溢出好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过度的外资涌入又会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安全问题实际上是牵涉到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的范畴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对FDI的利用现状,接着分析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需从健全法律法规、调整外资政策、增强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来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FDI的地区聚集及其空间演化--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空间分布上有特定的规律,形成地区性聚集是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归宿。在聚集的空间演化过程中,FDI呈现出扩散和聚集的不同历史特征。本文以江苏省FDI的历史数据为样本,分析FDI聚集过程的空间演化模式。加总的数据分析显示,FDI的空间分布经历了随机扩散—扩散向聚集转化—聚集的三个演化阶段;行业层面的进一步考察显示,传统行业由最初的聚集逐渐向扩散演化,而新兴行业则由最初的随机分布逐渐向聚集演化。回归分析证明,成本因素、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和路径依赖作用在空间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伴随着外资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大量出现,其能否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苏州地区的昆山和太仓陆渡镇的FDI主导型自行车集群及其演变.认为在传统产业的集群中。初期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嵌入于不同的网络结构而形成的二元性网络.以及网络嵌入所具有的路径依赖性,将使得外资集群出现“飞地”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网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外资网络有可能与当地企业网络逐渐融合,从而使得技术溢出的可能性增加。而地方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动员者,能够重塑当地的产业社群网络,以及充当外资和本土网络间的“中介人”,促进外资与当地网络的融合,从而推动当地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分布的现状,以产业竞争力为关键切入点,逐次分析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FDI的影响路径以及FDI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路径,并以日企在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为例,对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外资分布也较多;在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成长阶段,FDI的进入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吸引了FDI的进入,长三角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FDI之间通过产业竞争力这一间接导体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协同理论和1999年至2009年中国纺织产业、信息产业的生产总值和产业增加值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模型,研究两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结果说明阻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协同程度不高,所以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信息化仍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根据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吸收大量FDI虽然快速提升中国制造的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欣喜中国制造出口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国际竞争优势的脆弱性;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工业化仍将继续进行,积极做大做强民族制造企业才是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4  
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描述、分析了FDI对中国工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提供资金来源、改善投资效益、扩大产出、增加利税、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本文分别对上述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结论是,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工业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工业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工业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FDI路径选择与“差异化的同时并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在跨国发展中应该如何走出去、走到哪里,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顺梯度和逆梯度FDI的对比分析和相关理论阐述中,剖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流向上的难与易问题的实质和两者之间的时空关系,进而提出综合了现行的先难后易和先易后难两种路径选择的一种新型的跨国企业FDI模式,即差异化的同时并进模式。在引入卓越中心概念来界定新FDI模式的内涵后,具体从四个方面对其独特性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