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对河南省144个产业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第一、二、三产业,同时独立出物流产业,以整理后的4个产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河南省物流产业与其他各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感应系数等,进而对河南省物流产业与其他各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现对外开放以来,金融业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理论中的主要分析工具,文章结合中国1987-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从中选用一系列投入产出指标从直接消耗系数、结构分析、波及效果分析等角度对我国金融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根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全国2002年40部门和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测算有关产业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程度的一系列系数,讨论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其他产业部门对煤炭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煤炭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5.
从17部门投入产出表看我国1995年以来的各产业波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95、1997、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各年份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根据国民经济17部门的影响力、感应度排名,对各部门进行了归类和动态分析,并对典型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动态揭示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选定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业和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等5个产业,在1987~2007年间8张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这些能源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经济效应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部门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为推动效应,煤炭开采业发展稳定,但电力和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能源利用的主体形式,表明二次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研究新疆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废品废料、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四个部门行业在新疆的经济体系中地位非常重要,属于经济体系中的关键部门,应予以大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新疆各个重点发展产业的优势劣势,并通过比照关键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投入产出分析中行平衡关系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区域间贸易对各产业产出影响模型。得到了一个类Leontief逆矩阵的矩阵,并以此矩阵为基础,将区域间贸易对各产业产出的影响进行了乘法与加法分解,区分出了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乘法分解刻画了贸易对产业产出3种影响效应的发生过程,而加法分解则将3种效应各自分离出来,使之可以分别得到测算。  相似文献   

9.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的类型、动因、模式、效应等,而对产业转移的定量测算却少有研究。本文在严格界定产业转移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定量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方法,并结合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区域间产业转移。结果发现,中国产业转移具有明显北上特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受消费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消费带动下的产业转移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在出口带动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导致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资源型产业转移,但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在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因此,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仍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的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各产业在产业间的网络关联中的中心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的內在机理,并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对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的可行性,社会网络分析是对投入产出分析的有益补充,其分析结果可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产业政策的调控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1990~2015年的数据,在梳理物流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提升作用,且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等因素对经济提升的贡献度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物流产业和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非均衡特征。据此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地和金融核心城市以及推动物流和金融的均衡发展,共同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提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徐州市在2000~2009年的GDP与货运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徐州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并定量测算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徐州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也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2000~2007年,徐州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物流业发展速度,物流业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2008~2009年,徐州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慢于物流业发展速度,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最后,对徐州物流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环节。逆向物流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有效的避免了资源浪费,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而汽车逆向物流是逆向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汽车行业逆向物流决策和实施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是否实施逆向物流,以及怎样进行逆向物流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物流形式与产业发展研究——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业发展是基于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反过来适宜的物流形式能够促进产业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及产业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物流形式,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利用产业成长分析模型和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得出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进入成长阶段的中期和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上结论客观上要求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促进其整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物流市场发展与物流形式的选择中,政府的扶持和产业政策的导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甘蜜  陈思  黄曦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2):154-160
川南城市群作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一个重点工业经济圈,其工业经济与物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区域经济联系、区位商优势,对川南城市群工业发展以及物流市场进行了划分。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对川南各市综合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再通过与成都市各项指标的比较,提供了确定物流节点数量的方法,并运用聚类分析对川南各市进行了分类,为进一步物流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影响力、感应度系数以及投入产出局部闭消费模型,定量研究了我国电力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及各行业生产的拉动和推动情况,并测算了我国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电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推动作用在42个行业申位居第3位;受电力工业拉动和推动作用较大的行业主要有资源性行业、设备制造业、原材料及能源加工行业;电力投资带动的增加值累计占当年GDP的3.39%,其中间接效益是直接效益的48%,带动的劳动者报酬占当年全部劳动者报酬的3.05%,带动的生产税净额占当年全部生产税净额的3.65%:  相似文献   

17.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与生产大省——山西省获准设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其目标是解决煤炭开发带来的严重的外部性问题,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产煤地区转型发展。本文从完善煤炭成本的核算机制入手,运用供求理论,分析了煤炭基金对煤炭生产者、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及基金的设立对煤炭市场、关联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