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使汽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人说我们从危机中走出来了,我认为这还不现实,应该是我们正在从危机中崛起。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陆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兴汽车交易中心董事长王超斌在接受《商  相似文献   

2.
专题对话一     
《中国纺织》2008,(2):24-26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几何? 夏斌: 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不可预测 美国的经济消费占全球经济消费的70%.美国受到了次贷危机的打击以后,消费下降,对于我们的出口当然会产生影响.有人说美国的消费进口中中国占的比例不大,所以对于我们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美国发生第二次经济衰退,就意味着美国的经济消费下降会对欧洲和日本的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间接地对于我们的经济影响有多大就不好说了.当然,第一,现在美国的经济衰退到多大的程度,是一个不确定的数.  相似文献   

3.
日本核电危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与广泛影响。基于目前证实的转折性的政府决定、政策、措施,从核电规划、能源政策、核电与气候变化3个视角讨论了核电危机的潜在影响,具体体现在核能发展可能会更加审慎、能源政策中各因素的协调、全球核电复兴趋势可能终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危机爆发使欧洲的能源问题迅速演变为能源危机,欧盟的最大经济体德国尤其受到强烈冲击:企业亏损严重,破产风险增加;消费者难以负担能源账单,陷入能源贫困的可能性变大;能源供应不稳定,德国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德国受此冲击主要缘于其对进口能源的庞大需求,尤其是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强烈依赖,这种能源依赖的形成是德国经济成本考量和对俄政治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在不过度损害气候政策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应对危机,德国将救助企业和消费者的短期措施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长期措施结合起来,最终目的是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德国成功应对危机,不仅得益于各类政策协调,也得益于欧盟层面的团结与合作。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德国对俄“以商促变”政策的失败,也表明了德国乃至欧盟外交政策中地缘政治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使汽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人说我们从危机中走出来了,我认为这还不现实,应该是我们正在从危机中崛起。"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陆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兴汽车交易中心董事长王超斌在接受《商  相似文献   

6.
《董事会》2005,(5):32-33
对亚洲金融合作的关注和研究,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危机后亚洲各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变革、区内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的强化,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尤其是近年来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亚洲金融合作开始深入展开。各经济体在应对金融危机、选择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探索表明,这一系列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在单边的层面上已经陷入困境,需要各方共同构建区域性的危机管理体制和汇率稳定机制,并最终走向区域性的共同货币。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防欧债危机再次发酵,欧元区各国主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来刺激经济以及改善财政状况。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的风险一再加大,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让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两者的叠加很可能导致欧元区在未来陷入滞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欧元区亟须对当前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反思。另外,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缺陷,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性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债务危机向欧元核心国家蔓延,西方主权债务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引发全球对再次爆发经济危机的忧虑,担心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迹象,美国、日本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就业、消费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欧债危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新兴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力度加强。但国际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发展,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复苏仍然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SARS危机曾经让很多企业损失惨重。不能灵活应对危机、协调供应链运作是非常关键的原因。假如危机再次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稳中求进     
走过了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异常凸显”的2011,我们迎来了2012.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观国际,欧债危机火烧连营,美国经济欲振乏力;看国内,钱荒、电荒、油荒、用工荒轮番上阵,农产品价格上演“过山车”,史上最严厉的房市调控频频亮剑.进入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又将何去何从?从目前来看,经济增速加速放缓,中小企业普遍经营艰难,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影响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旧突出,2011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或将延续到2012.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载体,是一个中观的经济学概念。产业政策在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型至集约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得出政府应积极制定针对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产业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主要还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工具;实行利率市场化并优化贷款结构则是长期努力方向。最后论文简要评价了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13.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政策网络治理模式下的区域政府之间的合作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在政府合作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了对策设计,以期提高区域合作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新型发展模式,其离岸银行业务的税收政策在施行中可能会产生离岸银行业务优惠税制与我国现有税制的冲突、“税收洼地”导致“黑色经济”滋生、征管程序中出现“法律真空”地带等法律风险.而中国香港、新加坡离岸银行业务税收监管制度则体现出了低税负、高效征管的特点,有鉴于此,自贸区在对离岸银行进行税制创新时应当以税收政策的法定化、统一化为最终目标,协调境内关外离岸银行优惠税收制度与境内税制改革,建立离岸银行的国际化税收征管制度,以控制自贸区离岸银行业务税收政策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实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文章在“资源开采—产品生产—节能环保消费—产品进出口—废弃物排放”新分析框架下,从循环经济视角透析了与诸环节相关的各税种在功能定位、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如何从财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成为各国普遍的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了有效地财税政策。文章在借鉴国外降低能源消耗、新兴能源开发、碳污染降低等方面财税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制定降低碳排放的相应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失灵的现象,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文章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一陛。  相似文献   

18.
工业增长、信贷供求和货币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做出调整,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还产生了诸如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信贷市场的供求特征直接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对货币政策进行相应调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提取各阶段的信贷市场的供求特征信息。本文利用非均衡计量模型这一理论工具得出,我国信贷市场中确实存在着贷款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近年来贷款增长率始终处于下降并且严重滞后于工业产出需求的状态,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信贷供给约束更加强化了这一非均衡状态,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调整除了考虑通胀和流动性过剩问题以外,还必须考虑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否则政策调整的目标将脱离实体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历经复苏和快速增长阶段后,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变化导致了GDP增速放缓。2016年初中国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刺激经济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与能源产业的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研究表明,在去产能政策削减上游资源产业的产出后,政策冲击会传导至下游能源产业,导致化石能源相对于绿色能源产量下降14.04%,能源结构实现优化。随后的政策对比实验引入了新能源补贴、碳排放税征收及资源税收缴等财政手段,与去产能政策进行效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3种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能源结构调整,其中征收碳税的政策使化石能源占比降幅最大,但同时会使资本利率上升,加重企业融资成本;新能源补贴与资源税的政策也可以实现调控目标,但与去产能政策相比效果更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