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时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对解雇的规定主要包括解雇理由、解雇程序、解雇补偿和违法解雇后果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主要解雇条款及其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大大推进了对劳葫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也对企业用工成本带来了影响.本文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及其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同时给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一些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邵昱 《时代经贸》2011,(14):224-224
《劳动合局法》的通过有利于明确劳动合周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大大推进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也对企业用工成本带来了影响。本文分斩了《劳动台同法》立法宗旨及其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同时给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一些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资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展能力,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实施对贷款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实施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其中,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影响最大。由于新法实施大幅提高了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和长期发展方向,从而形成新的银行贷款风险,因此,银行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后,通过对佛山5大服装制造工业区的工人进行调查,选取5个影响因素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针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继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的成本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企业家担心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会增加企业成本,因此不少企业赶在该法实施之前采取规避措施.本文通过广泛企业调查,对劳动合同法的成本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带来的成本增幅存在较大差异.从规模角度看,对小规模企业影响较大;从不同所有制形式看,对私营企业影响较大;从行业看,对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影响较大.文章建议从三方面完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卢军 《经济纵横》2008,(4):22-27
从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短短大半年中,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一片围剿声。一时间,裁员、工厂倒闭、企业撤并等让人为之忧心的新闻,成了2007年末世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普遍判断是《劳动合同法》将大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导致企业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经济师》2011,(5):86-86,89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保护劳动者和用工企业的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在用工方面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管理,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重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使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尤其是雇佣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关系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努力和员工缔结良好的心理契约,并实施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这对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绩效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Within an incomplete-contract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contract renegotiation for contract design/enforcement and training market efficiency. Specifically, we show how the imposition of either firing costs or exit costs can bind together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n longer-lasting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that allow both agents to amortize their training investments. Nevertheless, the model implies that, although firing and exit costs provide institutional solutions to the training under-investment problem, this is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allocative efficiency (efficient separa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supports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trade-off.revised version received July 23, 2003  相似文献   

14.
By adopting the “reasonable value” notion applied to the labor relationship as proposed by John R. Commons, I study the way in which labor legislation in China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search for a status of employment security for rural migrant workers. However, the Chinese labor market is experiencing growth in a particular form of informal labor: delegated and temporary labor. I analyze this contradiction not as a failure of the legislation itself, but as the product of a particular institutional context which provides a way to skirt the law, and thereby diminish its effectiveness. Finally, in a non-democratic state, labor law — which has been instrumentalized and mobilized within a form of state corporatism — reveals that very significant challenges exist for building a truly secure status for employe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规定简单、笼统,难以调整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电子合同关系。本文在总结电子合同的特点,订立过程中的形式、要约和承诺规则,电子签名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就电子合同封中国《合同法》的挑战作一讨论,希望能有助于後行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是农民工最重要的劳动权益之一。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年限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江苏省的调研数据,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44.2%,劳动合同的年限普遍较短。Probit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持有技能证书、对相关劳动法律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年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合同年限明显长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以及在民营、个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将显著下降,合同年限也显著缩短。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劳动就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晏荻 《经济与管理》2011,25(7):23-29
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劳动就业的各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从东部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就业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区间联动性。省域技术进步、财政支出、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均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就业的影响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实际工资对东部就业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促进区间联动、加快市场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完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政策对于人口城镇化过程具有主导性作用,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政策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都十分尖锐。通过对现行起作用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试图说明这些政策对人口城镇化产生何种影响及影响的路径或机制如何,并对其进行政策效果评析。  相似文献   

20.
劳动报酬的提高引发了学者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就业效应的担忧。在一个均衡劳动力市场上,提高劳动报酬会阻碍就业。然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以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为典型特征的非均衡市场,劳动者的实际报酬低于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负向扭曲,劳动报酬的提高不会对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提高劳动报酬能起到扩大内需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就业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