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是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大放异彩的30年。30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历史考古研究,莫高窟洞窟分期断代研究,石窟壁画内容考释与解读,石窟壁画图像学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石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的重要部分,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让举世震惊,敦煌壁画藏于近552个石窟之中,历代壁画藏有量达五万多平方米,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拥有大量佛教故事,山水画等,而且还有大量文字性的音乐记载,其中有朴素的乐谱,舞谱,声谱等记录佛教音乐的内容,使得敦煌壁画中的佛教音乐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丝路花雨》这一舞剧就很好的表现了敦煌壁画中佛教音乐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吴梦璐 《东北之窗》2013,(16):42-43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00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相似文献   

4.
董振辉 《魅力中国》2009,(4):136-136
龟兹处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石窟壁画艺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位。本文着重从色彩艺术的角度,谈龟兹菇窟壁画艺术的地位的形成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恪 《魅力中国》2010,(27):186-187
刘勰的"比兴"观独到之处是对"比兴"范畴审美特点的阐释,时六朝以后"比兴"观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六朝以后的"比兴"观点很明显带有有刘勰《比兴》篇痕迹.后世文论家基本从三条线索继承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修辞方面,审美特征,政治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6.
黎明 《西部人》2003,(3):58-59
素有“石窟之乡”美誉的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与陕西汉中市紧密相连。巴中的摩崖造像以南龛最为重要也最为有名。南龛造像,始建于梁魏时期,盛镌于唐代。主要受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影响。据资料记载,南龛石窟现有造像77龛,2400尊,有经幢14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在所有的造像中,最为有名的是双头瑞像。在四川历代石窟造像中仅有巴中南龛镌于盛唐的第83号龛一例。它比敦煌莫高窟第72号窟中作于宋代的双头瑞像壁画早得多。南龛摩崖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部丰满,衣饰富丽华贵。最大的103号龛毗卢舍那佛…  相似文献   

7.
印度阿旃陀石窟建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后来由于佛教的衰落而逐渐湮没,直到1819年被一位狩猎的英国殖民军人偶然发现,才得以重见天日。阿旃陀石窟位于德干高原英德亚里山的山谷里,游客从贾尔冈市南下约60公里便可到达。公元640年前后,我国唐朝高僧玄奘曾经到达阿旃陀石窟,并在《西域记》中留下简约的史料。阿旃陀石窟是展现印度古代文化的壁画宝库。按照一位印度学者的说法:中国有敦煌的“千佛洞”,印度有阿旃陀石窟的“千佛图”。阿旃陀石窟凿于石山一处新月形的陡崖上,共计29座。这些石窟建于不同时代,先后历…  相似文献   

8.
沈慧 《魅力中国》2014,(8):110-110
敦煌石窟有许多和佛教有关的壁画和雕塑,这些壁画和雕塑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乐舞风貌,为后人了解古代佛教舞蹈提供了形象资料。敦煌舞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中国的古代舞蹈以及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从敦煌壁画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中,可以赏析到中国敦煌舞蹈的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位于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这里地处黄河支流渭河上游的北岸,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艺术圣地.是渭河流域上游的一处大规模的石窟群和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据考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因自然和人为破坏,水帘洞石窟群现仅存有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现存历代窟龛有69个,塑像200余尊,彩绘壁画2430平方米,古建筑24座,其它文(遗)物60余件.其中拉梢寺的雕塑、壁画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我国早期的佛教艺术及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等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厚道与味道     
厚道又讲味道的人,未必有多显赫的名声,但肯定倜傥脱俗,善于包容,和气友善,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我看"非诚勿扰"、"百里挑一"之类的电视相亲节目,常常为一些厚道人——愿俯首贴耳为女生、不懂浪漫不识情的男子,最终铩羽而归而惋惜。  相似文献   

11.
正一、"墙绘"的语境墙绘,顾名思义是以墙体作为绘画的载体,通常以丙烯作为材料、各种材质的画笔作为绘画工具。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墙绘多指当代社会流行的墙体美画,作为环境艺术的一部分,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它与古代原始洞穴画、墓室壁画、以及石窟壁画相区分,通常具有商业性质,与此同时也使其艺术性大大降低。二、墙绘市场的现状(水平参差不齐、不规范、缺少监管)笔者接触西安墙绘市场已有三年之久,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范丽丽 《魅力中国》2010,(29):256-256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古印度的犍陀罗艺术逐渐在中国的西域传播开来。这一印度佛教文化与古希腊及地中海古典文化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人类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在古西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仍然可以发现不少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诗,有仁者的悲苦,智者的妙悟。其精神止泊在"任真"这块基石上,从而体现出他高洁脱俗的人品。"任真",真:自然真性,古人认为顺应自然规律是守真性情。任真:听任自然的本性,就是无各种杂念(百情)。任真是陶渊明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他无论为人处事,皆表现出真率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石窟艺术最早源于古印度,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 南京,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古都。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王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朝,曾先后在此建都。在上述朝代中,只有明朝是全国统一政权。南京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惟一在江南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的都城。南京六朝时期的地面文化遗存,除了栖霞山千佛崖石窟、一些陵寝神道石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15,(15):54-55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刻艺术的总称,内含唐宋石刻造像70余处,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莫高窟是佛教圣地,是艺术的殿堂。一百年来,经过了几代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研究与弘扬,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深远的文化意义正在为世人所认识与关注。今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正在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观光者。然而,在敦煌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由于莫高窟是在沙岩上开凿的石窟,窟内是泥胎加彩绘的彩塑。洞窟内在四壁表层敷泥,然后在泥上绘画,成为壁画。这些彩塑、壁画都是极其脆弱,极易破碎、变色和脱落的。千百年来,一方面由于敦煌地理位置偏远,另一方面由于敦煌地区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考察中国传统壁画的题材变迁和近现代壁画的发展特点可知,文化的兴衰成为影响中国壁画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我们应该重视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因为它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萧易  袁蓉荪 《中国西部》2011,(22):28-33
与北方与中原著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比起来,大足石刻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佛教石窟艺术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巴蜀,融入了独特的巴文化之中,诸如牧牛、沽酒、习武、划船、牵马、吹笛、杀猪、宰羊、孝子抬棺等场景的出现,暗示着佛教石窟走向了民间;而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道教、儒教,甚至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的出现,又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和谐相处的局面,展现出长江文明在宋代的进一步融合与沉淀。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著名的石窟艺术与壁画艺术之城——敦煌,有一条吸引游客的文化街.有一名50多岁的女同志正剪纸如神:剪刀在她的纤指间轻快地弹跳开合,千姿百态的敦煌飞天飘然而来,渥洼池的行空天马旋即而至……围着她惊叹的,或者出高价购买的“蓝眼睛黄头发”“黑眼睛黑头发”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