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钟嘉妍 《黑河学刊》2011,(11):185-189
中国的宗族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组织和势力,自宋朝起初具雏形,到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对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宗族文化并不是在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突然出现的,而是随着封建统治者的意志、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适应性和调节性。本文对中国宋代以来的宗族变化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探究宗族在宋朝的萌芽发展背景、明清时期的各种宗族现象等,从而进一步确定宗族并不是由明朝所创造出来,并试图揭示社会形态变化与宗族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方方 《新西部(上)》2012,(10):141-141
本文分析了当代农村复兴宗族的现代性;论证了复兴宗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并对利用宗族力量促进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互助合作式的集体经济;维护乡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维护村民的公共利益,发展村内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后,宗族在中国农村复兴起来,并对现行村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要客观评价宗族组织,正确对待宗族组织.在宏观上,积极发展政治文明和经济,在条件成熟时彻底消灭它,在条件不成熟时,努力改造它.在微观上,从制度、经济、文化和法律角度入手,控制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使宗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族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在我国存在和发展。宗族力量以宗亲观念为主导,在乡村中发挥着为部分农民代言,有利于为繁荣乡村经济,协调生产、互帮互助,能有效调节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因此,对待宗族力量,一方面要引导宗族力量发挥其对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其从不同层面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族的控制,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6.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代政府始终没有改变宗族把持地方政权的局面,致使宗族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博陵崔氏即是两汉时期强大的宗族。在此背景下成书的《四民月令》一书,从祭祀、农事的安排、宗族关系的维持等方面展现了汉代宗族的具体生活状况,同时反映了汉代地方由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叶显恩  周兆晴 《珠江经济》2007,197(12):74-80
本文论述了珠三角宗族制的兴起、盛行与滨海湿地农耕系统之间的关系,指出此地的宗族制因应农耕系统的需要而出现,而且,彼此间的互动促进了各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族内经济关系的商业化、虚拟宗族等,成为珠三角宗族制的特点,其宗族制度属于变异的亚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族谱等文献记载,论述了珠三角宗族制因商业化而兴起,既坚持了传统宗族制的原则,又作了与商业化相适应的调整。宗族伦理为商品意识所浸染,提出“四民皆本”的新四民观。本文还以它与正统宗族制传承的典型徽州宗族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的视线从专注于宗派斗争转移到如何发家致富、谋求共同发展;房派之间的隔阂大为削弱,吴氏宗族凝聚力和宗族认同感得到增强。究其原因,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农村治理精英的强势引导、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村民民主权利的保障落实、和谐聚人的农村文化建设等都促成了吴氏宗族向现代性的转型。实现宗族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村民主治理的运行,走出一条符合本区域本村特点的民主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宗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宗族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就相互交织着,当权者的处理态度也几度变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族在农村又出现复兴的态势,并在农村方方面面的建设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宗族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都受到国家的影响,但同时又是自我需求的一个满足。通过对宗族的历史反思,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发挥宗族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的不良影响,处理现今农村社会关系并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宗族伦理是在长期的宗族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内含着某些传统因素,并不是全然合理的和值得全盘肯定的.它能否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宗族伦理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叶显恩  周兆晴 《珠江经济》2007,193(9):74-80
本文以史料为基础,梳理了明中叶至清代珠江三角洲宗族制与土地制度的形态、特征及演进过程,从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巍 《理论观察》2006,(1):77-78
宗族力量在我国广大农村客观存在,并对农村管理和村民自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确分析宗族力量的利弊,有利加强管理农村。  相似文献   

15.
信鸽 《魅力中国》2010,(3X):179-180
观看《徽商风流》之后对其中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部分加以概括分析,认为传统社会是由姓氏、宗族、血缘、族长和族规来维系的,与此相对应现代社会有了更为进步、独立和人性化的社会生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是否百分之百优越于祖先的模式?是否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如果还存在问题,传统社会是怎样解决的?这些都是应当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珊 《理论观察》2007,(5):133-134
宗族作为一种传统力量,随着改革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而悄然复兴,成为嵌入村民自治的重要变量,对村民自治运作形成双重影响:一方面,积极推动村民自治的运作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对村民自治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11 年和2013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系统考察了农 村宗族网络对农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宗族网络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 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维度的主观福利,在运用多种策略克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的结果依然 稳健。(2)宗族网络发挥的主观福利改善效应将随村庄宗族结构差异的扩大而减小。对于宗族结 构单一稳定的村庄,宗族异质性的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整体福利水平下降。(3)宗族网络促进农 村居民主观福利的原因主要来自“代际团结”和“族内团结”两个层面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风 险化解作用,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强连带”关系比普通社会网络更具凝聚力,并且在情感上的 联系更加紧密。文章从宗族网络的角度为近年来大规模村庄撤并与搬迁可能带来的农民福利损失 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优化城乡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宗法制度是我国文化的最独特之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层解读我国古代宗法文化提供了三个视点:礼器、宗庙和宗族,从而揭示出宗法制度的信仰背景是祖先崇拜,宗法制度是由宗庙制度的嬗变,也是一种宗族制度,其实质是政治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宗族文化必将对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合理利用、发挥宗族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文化的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