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信用建设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作为“十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维护金融安全和改善金融运行环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结合辖内金融信用状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综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即要明确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责任者;加大金融信用法制环境建设;区别对待金融失信和守信行为;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央行监管职能;维护农村诚信秩序以及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解冰华 《甘肃金融》2002,(12):32-33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风险也要在经济发展中得以化解.要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金融安全区建设,必须从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经济大局出发,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甘肃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在我国,由于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其成因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就给打造良好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安全区提出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二月份中央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用,各级政府乃至各级司法、执法部门都要为之努力”。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建设已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和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成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应看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6.
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政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是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状况恶化,企业或个人逃废金融债务蔓延,已成为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清远市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的现状及其成因,谈谈笔者对维护金融债权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一)打造县域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完善县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信用支撑体系。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政府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的、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信用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协调司法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违约失信的查处。加快建立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和社会信用服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信用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西南金融》2011,(8):72-73
征信体系建设在防范金融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切实履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在征信系统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征信管理、征信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将继续牢固建立和长期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助推、各方联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统筹性、规划性和引导力、推动力,不断促进区域信用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尽管我国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看,社会信用环境仍不容乐观.具体到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银行机构大量的不良资产难以化解和处置,金融债权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等.笔者基于金融的视角,认为当前应该积极探索维护金融债权的新思路、新途径,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凝聚金融合力,使银行机构尽快消化历史包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显得越发重要。而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金融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金融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被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已经危及金融安全运行,成为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金融信用缺失的表现 (一)金融服务对象信用缺失的表现 1、蓄意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促进社会资源高效合理的配置,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维护经济和金融安全,从而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其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因此,社会信用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拟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降卫东 《金融与市场》2005,(6):30-31,46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集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社会信用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腾 《福建金融》2002,(11):13-15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努力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已成为当前各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本文拟以经济金融领域为讨论重点,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早实现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基础脆弱,信用秩序混乱,有人惊呼信用发生塌方。信用秩序已在为妨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整治信用秩序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紧迫任务。作为经济金融的“守护人”和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整治信用秩序的斗争中,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睦,到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这还需要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协调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金融机构的信用是主体,是连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加强金融诚信建设,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探索打造金融诚信体系、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馨 《济南金融》2006,(11):35-36,39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银行业联网使用,信用信息体系已见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瑛 《浙江金融》2007,(4):52-52,10
减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协调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金融机构的信用是主体,是连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加强金融诚信建设、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探索打造金融诚信体系、构建诚信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银行业联网使用,信用信息体系已见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本文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个人信用制度已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成为一个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文在反思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寻求制度突破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切实推进信用形象工程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为此,我们对江西永修县(以下简称永修县)信用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