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研究中水源热泵地板供暖系统的节能策略,以石家庄市某实际运行小区的中水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为对象,引入室外综合温度的概念,综合考虑室外气温、太阳辐射热与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推导得出了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质调节情况下,保证热用户舒适度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调节公式。经实际运行测试,由该调节公式计算得出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作为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分时段质调节的依据,可以在满足热用户舒适度要求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中水源热泵系统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结合及推广为城市集中供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性能衰减、排气温度过高和制热不足等问题,以过冷器前节流中间补气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带补气单螺杆压缩机为热力系的循环理论数学模型,给出了中间平衡补气压力的计算流程,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不补气压缩系统相比,补气对系统COP、制热量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压缩机的补气口越靠近吸气结束位置,系统性能参数越好;在蒸发温度-25 ℃情况下,补气与过冷器过冷侧液体出口的温差降低6 ℃,压力损失系数从0.42增加到0.82,COP提升了14%左右。因此,在能够保证过冷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补气口与过冷器过冷侧液体出口的温差,尽量减少补气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有利于补气热泵系统性能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过冷器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的角度对高校公共浴室传统热水供应系统与热泵式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2种系统的损、支付及效率。结果显示:增加热泵机组并不会增加系统损,热泵式机组比传统系统损减小约50%,热泵式机组损减小主要通过降低锅炉的容量来实现,高校公共浴室热泵式余热回收系统不仅节能,还能够降低有用功的耗损。 相似文献
6.
7.
8.
9.
地下水源热泵采暖及与集中供热采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水源热泵是以地下水为介质来提取能量,实现制热和制冷的一个或一组系统。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地下水源热泵的特点,并从技术经济性方面对地下水源热泵和集中供暖两种采暖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京津冀地区农村冬季采暖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邯郸地区示范项目典型农宅为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首先,利用TRNSYS软件建立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模型,模拟分析了系统的长期运行特性;再通过费用年值法和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对比分析该地区常见的4种采暖方式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最后选出最合理的运行系统。结果表明:1)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高效且稳定,运行期间系统COP达3.5以上,热泵机组COP达4.0以上;2)在间歇运行方式下,土壤平均温度一年的降幅为0.8%,十年的降幅为3.6%;3)在4种采暖方式综合对比下,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费用较低且环保性较好。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研究为户用分体式地源热泵系统在京津冀地区典型农宅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动物兽舍洞口为敞开式,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导致动物兽舍耗热量大,兽舍温度低,为达到兽舍需求的温度,并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文章以狼兽舍为例,通过DeST软件对狼兽舍热负荷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提出的峰值热负荷标准值以及土壤热物性参数计算打井深度及数量。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地源热泵系统在井间距5,6,7 m时的系统运行情况和土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当井间距为5 m和6 m时,土壤温度较低,无法满足系统长时间运行,当井间距为7 m时,土壤温度稳定在14.5℃,源测回水最低温度为6.03℃,供回水温差为4℃左右,系统运行效果最佳。因此对于狼兽舍土壤源热泵系统,满足供热需求的最佳井间距为7 m,井深为100 m,打井数量为20。研究结果为解决兽舍耗热量大,温度低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