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受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却进一步加大.本文旨在分析制约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也不能简单追求统计数据的城镇化率,更为紧迫的任务是实现人口城镇化,以存量带动增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为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伴随的很多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屈小博 《发展》2014,(11):12-12
正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规划》和《意见》的目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如何解决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户籍改革的成本范围包括哪些?户籍改革的本质是使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体系最终消除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户籍改革成本要考虑三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李克强总理在谈到城镇化时指出:“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城镇化不仅是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在我国实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将有更大规模的转移,“劳动力流动在城镇化背景之下对于我国经济将带来何种深层次的影响,7”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在国家宏观整体层面展开,本文将视角着眼于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实现西部的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推进城市化。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必须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通县近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建制规模、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城镇化水平还是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处于落后地位。全县43.8万人中农业人口34万人,城镇人口不到10万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7.6%。转移农村人口,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发展小城镇,促进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坤  龚新蜀 《乡镇经济》2009,25(2):81-85
新疆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文章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历年人口增长的现实情况,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的指导下,预测了2010、2020及2050年的新疆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转移规模,并首次对此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目标的实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城镇化率,一般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包括农村)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常住人口是当地的户籍人口加上外来半年以上的人口,再减去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都会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例如,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1.20%.2016年,厦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9.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3.3%.当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大量人口外流,会出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国家全局的角度考虑,应努力提高户籍城镇化率在城镇化率中的比重,或使户籍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速度,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今日重庆》2010,(7):50-50
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庭,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的重要路径。文章借助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人口规模扩大对人均消费增加有抑制作用;地区差异影响了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消费的抑制作用;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在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中有调节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个人受教育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思想有助于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分析。本文通过供给因素与需求因素耦合,深入解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类型、实现模式及其理论绩效,为进一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往哪儿去?     
尹中卿  陶然 《西部大开发》2012,(12):102-103
主持人语:过去30年,中国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了去年年底的近7亿,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去年的51.27%。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并处于持续增长中。而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其实并没有真正变为市民,他们还是处在一种游离状态中,有人把中国现在的城镇化叫半城镇化。如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在人口和空间城市化之间权衡?城镇化的资金又从哪儿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农民非农化”+“农民工市民化”为基本路径的“两步转移”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制造了同城不同权的公民权利壁垒,导致了虚假城镇化率,限制了内需的扩大,影响了城市活力。从根源上看,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依然嵌入于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利益与制度格局。为此,作者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摊机制,强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投入;三是强化输入地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流转机制,切实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权益:五是加快推进户籍、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配套改革,构建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所在,这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路径在于:深化改革,构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机制;提供服务,筑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承载平台;发展经济,壮大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杜枫  陈长礼 《走向世界》2013,(3X):24-25
<正>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布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省级、市级示范镇建设,启动3万户5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规范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深化户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是要围绕人的生活和生产两个主题,使城镇体系和产业体系具备接纳数以千万计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和条件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的宏大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难题1户籍之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严格说是造成我国二元结构、也就是拆开城市和农村的一堵墙。"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说。尹中卿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户籍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名义城镇化率。有大量进城务工农民或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居住了,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川改革》2002,(12):14-17
泸县是一个103万人口的丘陵大县,农业人口占90%以上。通过多年的努力,农业有了很好的基础,是全国粮食基地县、生猪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县域经济中“以农为主”、“粮猪安天下”,这种延续于农耕化和小农经济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难以实现富民强县。通过贯彻落实“威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使县域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解决好泸县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加快工业的发展。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县委、县政府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实行重心向工业转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体制创新、工业强县意识,优先发展工业,调整县域工业发展目标:到2005年,工业增加值在200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发展水平进全省百万人口大县的前5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