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其通过雨水储存的方式实现水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缓解城市洪涝,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文以SWMM模型为基础,对其展开分析,并阐述了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目的在于加快城市排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规避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与气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海绵城市工程建设需因地制宜。以广东省深圳市碧岭湿地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应用。该湿地工程通过构建海绵和安全体系工程措施,能实现年径流量总量控制、年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利用目标。希望本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可以对南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路桥工程实际的施工状况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关系着现代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在此形势影响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确保不同施工阶段所要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明确这项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市政路桥工程功能的不断完善及服务范围的扩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增强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作用效果,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各种发展目标,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速度。基于此,文章对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措施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有关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问题,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创新性的提出绿化景观的策略,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设原则以及应用措施,并根据对全文的总结,针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周莳文  刘硕 《山东经济》2008,24(5):57-61
现代社会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而赖以支撑现代城市的是现代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程度及发展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现代化,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先进的城市公用设施治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为我国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启示。我们应借鉴其经验,转变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管理理念,健全相关体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面貌、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如何提高雨水在道路绿地中的渗透力并加以收集利用,优选了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绿化树种,在道路绿化动态分析中提出道路绿化要结合行车速度、行车方向进行合理设计,在道路绿化配置方面提出对道路不同区域绿化设计的优化思路。本文结合设计实例——邳州银杏大道的绿化设计,论述了海绵城市理论、道路绿化动态和绿化配置理念在此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城市节约水资源、进一步保护建设优美的环境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本文在明确“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其实施策略、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规划设计建造实例进行了实证规划设计实施分析.  相似文献   

8.
吴先平 《魅力中国》2014,(24):312-313
市政工程设计的对象逐渐转向三维立体空间,三维立体空间成为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城市的建筑设计规划和市政市政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了城市病的成因,并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阐迷了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通风和日照空间,道路承接周边地块汇水的重要通道,承担行人和驾车者的视觉观赏路径,也承担城市应急防灾和避难的场所,在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道路雨水从地面汇入雨水口,然后由市政管道排出,这种直排形式造成了道路交通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雨水资源流失,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中,可以借鉴海绵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市政排水设施完善与否关乎市民根本利益。当下我国的市政排水设施建设指导理念、治理技术、立法规制、责任追究同西方相比有较大差距。必须注重市政排水设施的安全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完善立法减少排水井盖丢失、井口下陷或沉积、平入式集水口栅栏伤人事件的发生。同时,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用生物技术和一体化设计,治理排水设施发出的恶臭,真正实现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闫彦荣 《魅力中国》2014,(25):314-314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仅仅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非常重要,而且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市政环境将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提高,为此有必要制定好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方案。本文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多种功能的工程设施,不仅可以减少径流量,也能有效的缓解径流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暴雨径流的突发性、冲击性和随机性导致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受纳水体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截污净化功能为主的海绵设施在减少内涝的同时,其水质净化及水源涵养的作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对雨水的蓄存,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湿地等相结合。滨江滩涂作为常见的水岸型湿地,可以成为城市雨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建设方案可以减少城市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在城市滨江滩涂地的规划建设中,如何引用海绵城市理论,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综合考虑城市雨水系统与湿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成为文章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2016年5月,辽宁省庄河市代表大连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四年来,在这场城市建设理念的变革中,庄河市积极破解民生难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推动一以贯之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城市化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合到城市化建设过程之中,加强绿色环保概念的植入保障城市化建设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文章研究表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好城市化中水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还能让城市具备"海绵"功能,带动城市内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价值,并带动"海绵"产业的发展,让城市建设的整体环保感提升,一方面促进城市治理的科学型发展,一方面改善海绵城市源头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和雨水洪涝灾害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建设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各个城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因而相应的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为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理制作为美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美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虽然形成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其所倡导和实践的专业化、科学化城市管理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美国地方政府的推崇.文章通过对城市经理制进行研究,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机制,从而为改革中国市政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时下,城市经营作为一种新理念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所谓城市经营,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与人力作用资本(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其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等进行重组,营造,最大限度地盘活存置,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为此,经营城市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不论是在经营理念上,还是在实际运作中,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伴随着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职能如何重新调整,合理定位,是城市经营的重要课题,对此结合县内外城市建设管理实际,谈一下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陈杰 《魅力中国》2014,(24):334-334
市政排水系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础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就城市市政排设计与规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方案,为后期市政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雨水灾害和水污染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就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仅重视看得见的高楼大厦,不重视城市地面以及地下设施的跟进。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系统管理工作,我国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气候以及地理等因素,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就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除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理论,还探讨了构建海绵城市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