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5(Z1):49-49
分子影像学是近代科技前沿学科,可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治、生物工程和生物医药学等领域的活体功能性检测研究。积极开展分子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特别是肿瘤分子影像诊疗技术的研究,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和该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分子影像技术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与高水平肿瘤诊治临床应用相结合,发挥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合作单位优势,推动该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近一年的交流和沟通,达成一致共识,建立肿瘤分子影像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这一学科领域的高端技术发展。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立了肿瘤分子影像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天津市科委和天津市卫生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该机构现任所长为郑淑珍,共有34位研究人员,所内设有动物室、电脑室、生物资讯核心实验室、核酸测序实验室、基因突变鼠动物模式核心实验室、干扰性核糖核酸核心实验室、基因转殖中心、植物基因温室等实验设施,主要研究方向以细胞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结构生物学为重点,针对细胞互动与信息传递、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遗传与生物发育、巨型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等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希望借助遗传工程新技术来探讨细胞分化及生物个体发育的分子机制,并期望在解析蛋白质结构后,由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分子印迹技术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是源于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信息学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的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印迹分子或烙印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吡咯(Pyrrole)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三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泛函,在6-31+G(d,p)基组下,模拟吡咯印迹分子与甲基丙烯酸、4-乙烯基吡啶、丙烯酰胺三种功能单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自组装体系的构型,找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最优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并通过RDG函数的等值面分析来展现功能单体和吡咯分子弱相互作用类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单体与MIP均是通过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而丙烯酰胺与吡咯之间相互作用最强,对MIP的识别能力最强,最适合作为制备吡咯分子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1、分子遗传标记在肉牛育种中的应用牛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肉牛的育种改良一直是科研人员工作的重点。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大量DNA水平上的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检测技术随之出现,该类技术不仅为牛在育种过程中高效而精确地选择目标基因开辟了新道路,也使传统的育种工作跨上了新台阶。根据遗传标记进行选种可识别具有优良基因的种牛,从而提高选择强度,缩短世代间隔,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6.
著名棉花育种专家袁有禄所带领的课题组,以其厚重的专业积淀和创新的科研思维奋斗在棉花育种的科研第一线,不断深入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新材料快速转育利用研究,通过将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探索出棉花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新方法,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超分子化学     
本文通过介绍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阐述超分子体系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分子识别、分子组装和几种组装体的形态,指出了超分子化学对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环境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污染场地特征识别、修复方案可行性评估、效果监测和修复终止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探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降解机制,确定不同污染来源,弥补传统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方法的不足。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典型代表是有机单体同位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阐述了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分类和适用性,分析了基于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单位从上世纪末开始组织国内相关研究力量,实施“水稻基因资源创新和分子技术育种”研究项目。目前,一个大规模的水稻功能基因资源平台已基本构建,  相似文献   

10.
首先简单回顾了芯片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场景以及相对传统生化检测方法的优势,接着重点介绍了微流控芯片中所需的微流体控制技术,包括流体的驱动、混合、分离、检测方法。而后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刚刚发展起来的细胞器官仿生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如何让传统DNA核酸测量更快、更准、更省,以及如何使从系统的视角下观察细胞生长、代谢、药理作用等成为可能。最后展望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市场展望以及产业化的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理性皮肤修复,保健、美容,延缓皮肤衰老的“GSC原生态活肤液”采用了现代生物超低温萃取技术,分离出同种异源的细胞液,对细胞液中的细胞进行物理能上能下壁处理后,将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的核酸,多种短肽,多肽细胞因子,多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室组建于1993年,是该院基础医学的重要的重点学科。设有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基因诊断实验室、法医物证鉴定室和蛋白芯片实验室。1998年被列海南省医药卫生科技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7年再次评为海南省医药卫生科技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新有机物质尤其是新型功能有机物质的发现、创造和利用是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保证。这一领域研究水平的高低,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乃至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
<正>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成为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同时,该学科与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侯万儒是该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为我国的生物科学研究贡献着不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把与慕因芯片上的蒜因没有同源性的核酸片段制备成含有PolyA的RNA,在基因芯片技术中用做芯片的外标(external RNA)。方法通过序列比对从大肠杆菌的摹因间序列上找到与GenBank中所有序列都没有重大同源性的8个核酸片段,把此8个核酸片段克隆到含有PolyA的质粒载体中,然后可以通过体外转录的方法制备出每段序列对应的PolyA—RNA。在基因芯片上,放置有这8个大肠杆菌的PCR产物,同时在待检测的物种RNA中.掺入此8个大肠杆菌片段对应的PolyA—RNA。结果这种外标PolyA—RNA掺入的方法.可以追踪基因芯片技术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操作环节.此方法不依赖于待分析物种RNA的性质,是基因芯片技术中一种观察芯片结果定量和定性很必要的质控对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群体的构成 (一)群体的研究方向 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创伤修复.主要研究内容: 1.创伤早期缺血缺氧损害和炎症的细胞及分子机制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863计划“药物分子设计核心技术与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基于功能基因组和结构基因组的药物分子设计”和。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分子设计及产品开发”三个重点项目研讨会。会上,项目组长汇报了三个重点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各课题组长或主要研究人员分别从课题总体目标、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等方面介绍了各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国内外药物分子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与交流。总体专家组就三个项目的总体目标、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怍设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59年,R.Feynman提出了一个制造超微型计算机的可能性设想。尽管在使计算机微型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科学家们预言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不需要任何一块半导体芯片。人类大脑由有机分子构成,它们组合成能够计算、理解、操作、自我修正、思维和感觉的非常复杂的网络。电子计算机的确能进行比人类快得多的及更为精确的计算,但是在其它五个方面,它甚至连简单的有机体都不如。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的科学家绝对不能使机器具有一个自然大脑的全部功能,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能够利用生物分子(特别是细菌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方向:人胎肝来源细胞调控重要分子的发掘及性能研究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人体内综合性的"生物化学工厂".它不仅与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的代谢密切相关,而且具有分泌胆汁、解毒以及吞噬、防御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4-6月孕龄的人胎肝还是造血、免疫、肝脏系统干祖细胞及其基质细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抗体库的发展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国外首次报道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以来,该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得益于用PCR的方法人为地设计一组引物克隆出全套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以及从大肠杆菌分泌有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