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面纳米领域被认为是纳米技术最为关键和基础性的一翼。日前在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传来信息,表面纳米技术的研究近期已取得重大突破,有望率先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表面纳米技术是将一些材料制备成纳米级的粉末固定在物体的表面,从而使材料获得新的功能。表面纳米技术可制成隐身吸波材料,用于隐形飞行器或通讯,还可制成导电的塑料、橡胶等。据了解,表面纳米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化工催化剂、敏感材料、陶瓷增韧材料等结构、磁性、电子等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米表面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整个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战略制高点,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的重点方向。 我国在表面纳米薄膜和涂层的制备与应用上取得突出的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开发成功超硬纳米金刚石薄膜,研制出低温沉积金刚石膜并获得专利;研制成功了高功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金刚石沉积系统原型设备,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相似文献   

2.
全球观察     
澳科学家在光子学与纳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近日澳大亚科学家在米技术领域得突破性研成果。这项研究是依据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对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纳米级处  相似文献   

3.
成果展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继“超疏水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之后,最近又在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以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纤维,纤维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70°。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形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他基于超分子模板技术,开发了多种功能性纳米多孔材料。通过设计合成新型模板分子,实现了材料孔径大小在纳米尺度上的精确调控,进一步构筑了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储能材料。基于能源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廉价、易得的天然多酚配合物为碳源,制备了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魏晶。勤奋求学不懈科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76-77
马淳安,浙江工业大学的副校长,一个痴迷于科学事业的电化学工程专家。他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电化学无氢制氧新方法,并研制成功了电化学医用制氧机;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具有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的纳米碳化钨粉体材料,并将此材料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研制成功的高硬度、高韧性的碳化钨激光熔覆表面合金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机电化学合成领域的研究,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1500T/Y丁二酸电解合成生产线、50T/YDL-高半胱胺酸硫内酯盐酸盐电解合成线和二氯吡啶甲酸绿色电合成生产线.促进了我国有机电化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依据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对材料的内部结构进行纳米级处理,利用金纳米棒纵向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单一特性,实现了真实的五维记录,从而打破了人们认为技术极限的现行DV D 三维记录技术,可将数据记录的容量提高2000~3000 倍, 即目前一张4.9G容量的DV D 可以存储10240G 的数据(10TB)。这项技术还需一定时间完善,但已实现了提高100 倍的数据存储量。由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医学扫描需要记录大量的数据,所以人们预测这项技术会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并对其它领域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绿色资讯     
《新财经》2012,(8):101-101
日本新技术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率增一倍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光子学》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研制了一种特殊的滤膜,能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于"普及"水平提高一倍以上。这种滤膜由两张铝镓砷半导体膜夹一张6.8纳米厚的砷化镓半导体膜制成。  相似文献   

8.
湖南大学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造了新的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世界纪录。这项成果将可能在新光源、光通讯、分子和生物传感、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产生很多应用。国内外的许多激光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谐范围,以更充分发挥激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透明玻璃陶瓷是一种具有纳米复合结构的新型光功能材料,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元生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资助下,在系统研究纳米结构形成机理以及材料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组分调控优化性能,在掺杂不同稀土组合的氟氧化物体系中,首次实现了高效白光上转换发射以及近红外光量子剪裁下转换发射,揭示了其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年科学家论坛第45期的主题是"纳米水平上的科学与技术".三个专题是"量子低维结构的表面与界面科学"、"半导体、金属、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的形成与控制"以及"相关的理论模拟与计算".来自17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22位海内外青年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解决了薄覆层双金属复合钢管在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内覆层失稳、鼓泡,未焊合等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低成本、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钢管。其主要优点是:兼备不锈钢的  相似文献   

12.
媒介速递     
《自然》超硬纳米孪晶结构块材问世据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田永君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高温高压技术成功合成出超高硬度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块材。他们在最新实验中,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氮化硼为前  相似文献   

13.
媒介速递     
二维纳米光子学材料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王俊与张龙、赵全忠等人合作,首次报道了二维层状MoS,纳米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优异超快饱和吸收性能。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维纳米材料许多独特的光电性质在该材料由体材料降解到二维单分子层后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一、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   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解决了薄覆层双金属复合钢管在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内覆层失稳、鼓泡、未焊合等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低成本、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钢管.……  相似文献   

15.
酷公司     
IBM新芯片用光为互联网服务提速近日IBM表示,该公司在用光代替电子信号传输数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们最新研制的一款芯片将光学组件和电子电路"手拉手"集成在了一块芯片上。该公司宣称,这项名为"硅纳米光子学"的突破性技术使各种服务器内的处理器之间能更快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11):163-164
一、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 双金属复合钢管工程放大及应用研究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成套工艺技术开发,解决了薄覆层双金属复合钢管在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内覆层失稳、鼓泡、未焊合等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低成本、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钢管.  相似文献   

17.
媒介速递     
正《自然》首个全光子学雷达系统一个意大利研究小组开发出首个全光子学基础的相干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是PHODIR计划(基于光子学的全数字雷达)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提高目前电子信号系统的跟踪和速度计算能力。要  相似文献   

18.
正以表面等离子体纳米材料在生物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为主要方向,开展了生物传感器等光学分析仪器、光电集成仪器、光学成像系统和可穿戴医疗检测设备的开发和研究,开发了高通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子相互作用检测仪以及微型化和便携式的SPR检测设备,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就是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毅。勤于科研初获成功2007年,王毅研究员进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进行博士科研工作,并于2010年获得了德国美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所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在纤维材料表面构筑具有层级结构的二氧化钛颗粒,制备出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诸多半导体材料中,二氧化钛具有原料易得、无毒、性能稳定等特点,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此类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易聚集、难回收、对太阳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差等不足。为此,科研人员提出通过在纤维材料表面构筑具有层级结构的二氧化钛颗粒,制备出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为改善二氧化钛在可见光区域的催化能力,他们还研制出具有等离子共振效应的Ag-AgBr-TiO2/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甲基橙的降解能力。(全球纺织网资讯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2006,(9):57-57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开发出一种正电子纳米显微新技术,可利用正电子束,对表面纳米物质内部的原子排列精密观测,这项技术将帮助开发新的表面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