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国房改配套政策及鼓励住房消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等各项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个人买房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房地产市场呈现比较景气的状态,住宅与房地产的运行情况不错。有关官受和专家称,中国已告别住房供应短缺年代,而向“户均一套,人均一室”的目标进发。  相似文献   

2.
《山东房地产》2006,(6):1-1,4
一、4月13日,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会议由省建设厅杨焕彩厅长主持,吴英副厅长作工作报告,15个设区城市的政府分管领导及各市建委(建设局)、房管局、房委办、开发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李玉妹副省长到会作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扩大住房消费,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会上,省建设厅与各设区城市主管部门签订了2006年度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3.
鼓励住宅消费不等同于房价上涨(何可信)中国房地产报1.2国家信息中心专家预测2006年房地产政策三大看点(本报记者方烨)经济参考报1.9专业机构报告认为2006中国房地产格局呈五大趋势(本报记者洛涛)经济参考报1.92006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六大变数(本报记者徐寿松)经济参考报1.9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十大预测(董藩)中国房地产报1.112006年房地产业如何稳步发展(包宗华)中国房地产报1.11上海楼市2006背负诸多难题市场博弈更烈(本报记者徐寿松)经济参考报1.16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应寻求长效机制(苏籍)中国国土资源报1.16破解2006房地“产十大埋伏”(董藩)…  相似文献   

4.
赵路兴 《经济界》2007,(2):19-23
1998年以来,中国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从2004年起,房地产供求关系从供略大于求转为求大于供,为房地产健康发展,2005年国办发26号文件和2006年国办发37号文件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中国应建立中、小套型为主的住房建设与消费模式,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住宅与房地产》2006,(4):36-36
2006年1月8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06中国房地产新春论坛”上,北京市建委副主任苗乐如表示,2006年北京市建委将全力解决住房供应结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拟推出“限价商品房”。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房地产业2006年的发展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课题组在题为《2006中国行业发展格局展望》的报告中,只有寥寥数语。报告认为。“2006年商品房供给量将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渐回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2006年房地产价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趋向平稳上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上海楼市的基本面是: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日益分化的情况下,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楼市总体将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在继续放缓,但房价下降的力度已经减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高度集聚,住房需求依然旺盛。这是持续稳定住房消费、满足合理住房需求的前提和基础。将稳定住房消费作为上海楼市发展的主旨,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稳定住房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正处  相似文献   

8.
随着1998年中国住房福利制度宣告结束,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阶段。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全社会四分之一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几十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房地产已经占了GDP的6%。与此同时,房价上涨过高,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严重失衡,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建立诚实守信的住房消费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为营造诚实守信的住房消费环境,塑造诚实守信的行业形象,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特发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10.
庞元 《住房保障》2006,(5):44-46
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增强了市民住房消费能力;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使数以万计的经济困难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200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两大体系”,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相关政策,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究竟如何,存在不同观点,其中有一种声音值得关注:根据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楼市房价走势,未来住房市场将进入中速增长常态,预示着中国住房市场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时期。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住房需求仍然长期存在的背景下,住房市场需要调整,稳定住房消费,继续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一、我国房地产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在"全联房地产商会2014年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  相似文献   

12.
休闲     
新兴领域消费成为快速增长亮点上海市综合经济研究所专家最近指出 ,今年以来上海消费呈现出周期性升级迹象 ,住房、服务、汽车、信息等新兴领域的消费已成快速增长亮点 ,体现出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典型特征。住房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是最突出的标志之一。据新华社报道 ,今年第一季度 ,上海房地产供求关系由1 :0.8转换为1 :1.06 ,出现近7年来首次供低于求。上海房地产价格指数在多年回落的基础上 ,目前已呈小幅上升之势。有关方面的调查也表明 ,住房消费在今后几年将是上海居民消费的首选目标。又一个新的趋势是 ,上海居民消费已由实物…  相似文献   

13.
《湖南房地产》2006,(1):I0001-I0004
2005年12月31日至2006年1月2日,醴陵市首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在市城东工商企业总公司耐火材料厂隆重举行,历时两天半,这次房产会场面热烈,很好地展示了房地产业的企业形象,达到了引导住房消费,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目的,实现了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其中却至少有70%的居民没有购买新房的能力。日前,不同来源的两份报告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在中国,住宅将有可能彻底变成一种投资商品。  相似文献   

15.
《北京房地产》2008,(5):52-53
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事关国计民生。2007年,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三个层次为构架的住房供应格局。市政府把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全面推广和实施符合北京实际的住房消费模式。2007年全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二是住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6.
《湖南房地产》2004,(5):4-5,7
2004年1~3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住房消费需求强劲,房地产开发结构合理调整,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供给与需求总体平衡,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1-3月统计资料分析,房地产市场主要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地产》2006,(10):59-60
“国六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大特点是改革住房供应制度。“九部委意见”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北京市将结合本市实际,拟定和出台一些实施细则,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好各项调控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使北京房价决速增长的惯性在调控中逐渐减速,更好地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8.
《湖南房地产》2007,(1):79-81
2006年,应对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调整住 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有关精神,不断加强市场导向服务,进一步规范繁荣房地产市场。在引导住房理性消费,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扩容提质,打造美好家园,共建和谐邵阳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赵晓 《房地产导刊》2014,(12):46-47
正在当前情况下,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平衡器和稳定器,在经济下行期有通过"微刺激"政策来为经济增速托底的必要。继松绑限购和限贷之后,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又明确将"住房消费"列为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并提出要"稳定住房消费"。继2009年4月之后,"稳定住房消费"一词再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提及,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意见》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外商投资房地产许多细节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规定境外个人住满一年方可购房。该文件对外资从房地产市场准入审批、交易到外资个人购房面积。以及结汇方式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大幅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门槛。在房地产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