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薛俊武 《金卡工程》2009,13(1):121-122
人性论是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孟子、荀子分别提出"性善论"和"性恶论",奠定了传统人性论的基础。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在继承孟荀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人性论。他明确地提出了"材性三等说"的人性论,从而具体阐释了其人性论与教育、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叶 《金卡工程》2010,14(1):267-267
在人类认识自我的历史长河中,基督教的人性论作为一种善恶二重的伦理思想在西方思想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基督教人性论的理论、内容以及现代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学术学派,他们对人性善恶的问题发起了大讨论.主要观点有:性无善无不善论、性善论、性恶论、人性逐利论等观点,而尤以孟子的性善论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王涛 《金卡工程》2008,12(12):147-147
董仲舒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提主张的"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突出而居统治的地位,其创立的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在中华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烙印,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现代人对其伦理思想贬褒不一,本文从积极的角度论述了董仲舒伦理思想的的可取之处,这些思想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翟帅 《金卡工程》2010,14(5):134-134
理性的法律文化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要实现中国法治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尤其要以性恶论取代性善论作为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创生现代法律文化,推进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求得现代法治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中宜 《金卡工程》2009,13(5):266-267
雅典贵族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从组织、经济.教育,军事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这种近乎"乌托邦"式的设想在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哲人丈人老子、陶渊明也在文章中也提出"理想国"的设想,但是,老子,陶渊明的"理想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一.倡导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所有制形式不同;三、教育管理模式、理念不同;四、对"人本"思想的认识的不同,并指出他们"理想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盘科文  谷贱民 《金卡工程》2009,13(4):171-172
中国是一个伦理色彩相当厚重的困家.春秋战国以来的史,实际上就是-部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转化成国家意识形态、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这些观念当中,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对秦国以后历朝历代行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行政制度史得以延续的思想基础.孔孟秉承以往行政伦理思想之精华,切实开创了儒家行政伦理之先河,本着缓和当时社会矛后,维护国家安定的使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行政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我们完全有必要对行政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邢继洪  宋晶 《金卡工程》2009,13(8):138-139
法是一种规范,它规范人们重要的利害关系,所以,法学是一种人学,这无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看,还是从法学与人性论的关系看都是如此.西方三大法学流派都有人性论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韩荷英 《金卡工程》2008,12(10):20-20
首先对礼与法的内涵的简单梳理;然后从秩序建构的功能看中国礼法与西方法之同;继而对中国传统法与西方法律进行比较,得出中国礼法之优;最后指出法律存在的历史性.力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下的以西方法律为标准的中西法律文化优劣的化较,回归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认识中国之法(礼法),从而确立中西法律文化的良性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中西古代金融思想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古代金融思想比较初探姚遂近年来,我国介绍西方金融思想的著述可见,介绍中国金融思想的少见,而进行中西古代金融思想比较的则未见。这一方面或是由于缺乏研究条件和研究力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即使有人谈起,也是只谈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教学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也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之一,对中西教学差异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早在先秦人们就认为人性的根源在于天道,天道性命一贯,董仲舒的人性论就建立在天人哲学的基础上,主张人有善质而未能善,从而将教化的权力转移到统治者手中.董仲舒从天道到人性,然后到道德伦理,综合前人智慧,并加以发展,完成了他独到的人性论哲学.  相似文献   

13.
李星  罗澜月  蒋登祝 《金卡工程》2009,13(11):115-115
鸦片战争后,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国人对宪政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清政府为挽救岌友可危的统治,决定立宪,先后颁布了一些宪法性文件,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力主张实行宪政,他们宣扬宪政思想,支持宪政改革。资产阶级国家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清政府实施宪政。清末立宪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宪政思想从此深入人心,为民国及以后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本文以法国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影响为视角看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直至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认为关心是一种关系;主张学校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的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德育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对资源的争夺、组织和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研究。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鼓励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就有的人本管理思想。这种思想流传到西方得以发展,形成了整合东西方思想的新的人本管理思想,这可溯源到行为科学理论——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等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的积极性。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聚集在一个焦点上:即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邢坤 《金卡工程》2008,12(11):96-96
对中国有无自然法思想这个问题,学术界颇有争议.通过对中国法律传统和西方自然法学特质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中国法律传统和西方自然法学有着显著区别.然而,中国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却并不等同于中国没有自然法思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古以来,儒家学派的性善论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审计机关缺乏对其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机制,人们也更多依靠政府各部门的“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治色彩。此外,在性善论的影响下,审计成了政府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西方国家由于长期受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的影响而倡导人性恶的理念,普遍重视对权力机关的约束,将审计机关设置在政府体制之外,充分赋予并保护了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2014年第一期)四、从优因数学教学实验成果看将中国古代数学思想方法用于改进现代数学教育的独特作用优因数学是把珠算符号、模型,率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这三大优秀基因、范式融合起来,构建新的数学课程知识结构。优因数学的创始人是郭启庶教授。"优因数学"的涵义稍具体一些,主要包括:运用中西融合优秀数学基因、范式而构建的全新数学课程知识结构(即将中国传统数学之珠算符号、模型及"率思想方法"与西方数学的符号化思想方法等中西方优秀数学基因范式从基因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孙军燕  马骎 《金卡工程》2009,13(5):119-119
中国与西方的法律文化传统,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诸多的不同,分析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中国法律文化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我们吸收各国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力求与国际法律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