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性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石,理性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从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理性的内涵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基于理性的不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诞生了不同的规划理论模式。理性内涵的重构与规划理论的重构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解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4.
《价值工程》2016,(30):37-38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建设所作出的规划与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城市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对的发展,另外,城市的发展还具有不一致以及不平衡的特点。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受到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活动的影响,所以,城市的规划必须要综合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运作来进行制定。中国的城市规划,如果想要研究其发展,必须应当先要了解中国的社会背景,体现出中国城市规划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同时,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出未来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其是如何应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的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春华 《城市问题》2007,(11):84-90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是当代城市规划领域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历史上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对生态规划理论深刻影响的思想基础与基本架构,从而获得对这个理论清晰一致的框架轮廓.  相似文献   

6.
于淼 《价值工程》2014,(36):104-105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构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海燕 《民营科技》2014,(11):217-217
对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且对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以及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弊端、措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收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及提出背景;对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模式进行了辨析;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念,即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综合要素统筹理念、有限目标理念、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理念、科学指标体系理念;指出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生态化的主导途径为城市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生态化;提倡在继承、发展和保护的基础上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的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的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修春亮现代城市从面貌、结构到功能都非常复杂,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美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城市的本质性问题,为城市功能组织和城市设计提供原则和依据,是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规划人员应具有综合思想,全面理解城市的多...  相似文献   

10.
黄勇 《企业导报》2011,(19):237-240
在西方社会中,传统社会对正义伦理的探索主要以崇高的德性地位为重心。近现代社会的哲学家把重心转移到了行为规范当中,弱化了其德性的地位。西方社会对自由的追求和个人主义的崇拜导致在规范伦理之下的道德沦丧,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使普适的规范伦理失去其效用,当代哲学家对正义伦理的德性重新引起重视。正义关怀的对象也在变化,一方面理性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维度拉伸,另一方面关怀特殊群体和特殊境遇。德性的复兴注定成为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趋势,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也是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城市的边缘化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边缘化、人口素质的边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边缘化和制度设计的边缘化是城市边缘化问题的四种边缘化途径,以1984、1995和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除制度设计之外的边缘化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结论:中国城市体系中西部城市处于科学技术边缘化危机中,并存在继续拉大的趋势;中国城市体系中西部城市面临人口素质或劳动力质量边绿化的危险;中国西部城市发展的同时,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状况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规划理论二分法中的本体理论和程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  吴殿廷 《城市问题》2007,(8):2-6,31
规划的本体理论与程序理论是规划理论二分法中最为显著的一组二元对立.首先界定了规划本体与规划程序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辨析三组规划理论,即规划中的理论与规划的理论、系统理论与理性理论、导向型理论与交往型理论,深入探讨了规划的本体理论与程序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对规划方法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空间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涵盖不同部门与不同形式的多种规划,对于各种规划之间如何协调与融合是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两规、三规、四规甚至多规协调的说法日益增多。本文对多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旨在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地位,以期结束空间规划群龙无首的割据状态,促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的各类规划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土地储备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实践大大超前于理论研究.文章对与城市土地储备有关的地租理论、土地供求理论、区位理论、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理论、政府管理理论、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各个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具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品牌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萱 《城市问题》2009,(12):27-32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品牌、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品牌研究的脉络,对城市文化品牌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城市规划在管理体系、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均有有待完善之处。在此 ,笔者拟就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目前 ,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民众所享有的参与社会事务权利的规定并不明确 ,仅有的规定也只限于对有关权利受到侵犯的救济和保护。因此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城市规划法》制定时并没有明确城市规划与公众的密切联系问题 ,而只是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实际上确立了一种偏重于行政管理的法律模式。这种模式必然地导致城市规划与公众主观及客观上的隔绝 ,10…  相似文献   

17.
18.
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转型期我国社会的某些特征及其主要矛盾,从"改革-发展-稳定"、"市场-政府"、"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地方政府-私有资本-市民"的角度来解析我国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取向问题.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价值观存在多元性,由追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向追求社会公平、社会公正转变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规划的这种转型必须渐进式地推进,不宜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于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宏观的视角论述了城市规划转型的起点、目标,以及转型过程中各环节的特点和作用.认为规划范式的转型是核心,规划程序的转型是实体,规划机制的转型是保障,并分析了在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关键作用和规划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强调了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协调联动、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南昌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概述了国外公众参与的主要理论和国内公众参与的现状 ,以南昌市在城市规划展示中引发的公众参与为例 ,探讨了公众参与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