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城县是地处福建闽西革命老区的山区贫闲县,要改变当前的落后现状,尽快建立健全“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严管理”的现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必要。对此笔者试结合福建省连城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就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春节之前,通过实地深入农村,了解了吉林省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施行情况,收集整理了县、乡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与部分农民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对吉林省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而制度建设和完善必须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避免制度设计的偏颇和制度实施的低效。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指引下,遵循“以人为本”、公平、适度和“先法而后行”原则。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很不完善,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协调,因此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重大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首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她始终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社会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杰出代表。我国十二亿人口中,农民就占了九亿,能否建立起农村社会保  相似文献   

6.
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明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的确定,既要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国家财政承受度和农民个人的承受能力,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迫切要求。为此,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走循序渐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8.
陈志国 《中国金融》2007,(19):32-33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可持续生计。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推开后,下一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重点又在哪里?下面从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计划生育保险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桂娟 《广东财政》2002,(10):30-3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日益突现出其有待完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选择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重点考察了广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极为严重的挑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基于财政福利支出的视角提出了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支出导向单一化、支出监督管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随后,本文介绍了福利支出项目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分配功能及其政策效应。最后,根据农村公共福利支出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基于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农民劳动力优势的目标,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是对于以遭受不确定性与确定性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为常态的农民的社会保护。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沿革,庞大农民群体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边缘,需要未满足且呈非均等化供给态势。运用社会权利与需要满足理论厘清建构农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进行可行性分析,阐明保障每一位公民普遍享有“无差序”的社会权利与实现需要满足,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改革措施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征社会保险税,设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快立法建设是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等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包括各种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健、福利服务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也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城镇居民一样,九亿农民应当同样是享有社会保障的主体,妥善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镇农民工是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壮大的群体,是生活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具有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多、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等特点,缺乏社会保障保护。建立健全城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笔结合我国改革实际提出了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内容,按照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顺序逐步将城镇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建立针对城镇农民工的公益劳动组织和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并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相关配套措施建设做了论述,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败与否,关系到是否能为高校改革提供降低改革震荡的“减压器”,保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因此,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成为重要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现今城市居民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村社会中土地具备着包括生存保障、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多重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变得十分有限并且不断趋于弱化。这个现象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必要性,并且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选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模式为案例,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和改革方向。北京模式明确提出政府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职责,推动建立人人共有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使其具有研究价值和经验借鉴意义。当然,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使其推广上应注意适用条件,特别是针对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以及财政能力薄弱的省份,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在分税制的情况下,需要在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标准基础上,科学地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比例,才能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覆盖民族地区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驱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更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经济与制度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照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思路,在继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拓展社会保障空间,构建"政府——社会保障机制、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救助机制"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创新体系,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