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硼酸锡铅镀液的主要成份是:氟硼酸锡,氟硼酸铅,游离氟硼酸和游离硼酸。镀液成份的分析,国内外有现行的方法。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用这些方法测定游离氟硼酸和硼酸误差很大。随着被测溶液温度、稀释程度的变化,分析结果差异很大。即使是在室温,不稀释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也较实际值高,甚至高出50%。为了寻求产生误差的原因,本文研究了氟硼酸根的水解特性,证实了分析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预处理、镀液配方及镀后热处理。采用碱性化学镀镍作底层,然后进行酸性化学镀镍,能在铝合金表面获得光亮、平整、附着力良好化学镀镍(Ni-P)层。镀层硬度为686HV,含磷量为11.17%。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年以前就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教授和中国材料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型环保金属镀膜液,该成果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又经几年的改进和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完善,目前金属镀膜液在施镀过程中十分稳定,并且便于操作和管理,能够做到不断的添加有效成分,使镀液能够长时间的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钢丝化学置换镀铜表面脱铜的原因,采取降低钢丝堆积密度和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在温度条件下采取合适浓度的硫酸溶液对半成品钢丝浸泡,调整络合剂硫胶[(NH2) CS)]添加的方式,增加镀液循环等措施进行改进,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以上,解决了化学镀铜钢丝表面脱铜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n-sic/ni-p复合电刷镀技术的研究,将纳米颗粒材料和复合电刷镀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制n-sic/ni-p复合电刷镀液,优化普通电刷镀技术的工艺参数,制备含有纳米颗粒、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县,并分析该镀层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以水合肼、硫脲、L-抗坏血酸及其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金工艺的镀液组成和条件。具有优良的镀液稳定性和操作安全性,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和装饰品的化学镀金。  相似文献   

7.
亚硫酸盐镀金工艺应用于生产已经十多年了。从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了工艺配方及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使该工艺在亚硫酸盐镀金体系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亚硫酸盐碱性镀金工艺的特点及其作用原理。至于镀液的配制方法和故障的解决办法等均在过去的许多资料中有所介绍,故不在此重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的预处理、镀液配方及镀后热处理。采用碱性化学镀镍作底层,然后进行酸性化学镀镍,能在铝合金表面获得光亮、平整、附着力良好化学镀镍(Ni—P)层。镀层硬度为686HV,含磷量为11.17%。  相似文献   

9.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4):66-66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次磷酸盐作为还原剂的无电解镀金属(或镍合金)液的再生方法。在无电解镀金属(或镍合金)过程里排出的老化液中加入氢氧化铵和金属盐(或镍盐),同时也可用硫酸调节pH,使之析出亚磷酸金属铵(或亚硫酸镍铵)沉淀,过滤分离,回收含有有效成分金属盐、络合剂、安定剂、次磷酸盐、亚磷酸盐的镀液。分离出的亚磷酸镍铵沉淀可用硫酸处理,回收得硫酸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荔枝中对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和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碱性水提取,利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进行净化,用液相色谱方法在280 nm检测,检出限为0.02 mg/kg。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液质串联质谱检测,检出限为0.01 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78.2%~106.7%,变异系数为2.0%~12.2%。回收率、检测限等技术参数均能满足相关检测要求。本方法应用于65个实验样品的检测,其中有两个样品为阳性,含量分别为0.032 mg/kg及0.026 mg/kg。  相似文献   

11.
科技     
《光彩》2009,(7)
纳米医用敷料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托姆斯克科学城将于今年年底生产一种基于纳米技术、能治愈伤口的新材料。据悉,这种具有过滤吸附作用的新纳米材料是超微颗粒的聚集体,运用专门的纳米镀液技术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世界钢铁资源的锐减,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并致力于热浸镀发展。热浸镀材料以良好的耐腐蚀性、抗热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中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有关热浸镀发展方面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也是业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文章在对国内外热浸镀发展现状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国内外热浸镀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4%乙酸(v/v)和3%乙酸(w/v)酸性食品模拟液中游离甲醛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优化试验条件下,在0.011~2.2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且方法检出限可达0.0084μg/mL。改进后方法可用于检测食品接触材料在酸性食品模拟液中微量游离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碱性嫩黄O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1∶1)超声提取,上GPC净化,收集液经浓缩后加0.1%甲酸甲醇溶液∶0.1%甲酸水溶液(70∶30)定容上机测定。结果:本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1),在3类食品中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8.6%~100.7%、87.2%~107.4%、92.8%~115.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8.0%~9.7%,线性相关系数达0.999 4。结论:该试验方法步骤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食品安全检测中检测碱性嫩黄O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的提取法优化秋葵中的多糖提取工艺,对其中单糖组分进行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秋葵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温度为70℃、时间15 min、料液比1∶40,多糖得率最高,为6.88%。秋葵中各单糖占总糖含量为:鼠李糖34.44%、葡萄糖醛酸24.12%、甘露糖10.84%、葡萄糖4.68%。  相似文献   

16.
电解活化助镀剂法热镀铝锌合金及工艺技术 钢铁表面热镀耐蚀金属是防止大气腐蚀、海洋腐蚀等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一般为热镀锌,由于大气环境恶化,特别是工业发展和海洋沿海地区腐蚀情况日益严重,急需比传统热镀锌方法更耐蚀的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 国外从197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一采用热镀55%Al 43.4%Zn 1.6%Si耐蚀镀层代替传统的热镀纯锌层,其耐蚀寿命提高三倍以上,并且有良好的抗  相似文献   

17.
以泥鳅为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液熏泥鳅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泥鳅液熏前后的理化指标、颜色、质构指标、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液熏泥鳅的最佳参数为:选择4号液熏液其浓度6.0%,液熏时间60 min,烘干时间30 min。泥鳅液熏后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由18.65%和1.89%分别增加为21.16%和2.11%,而TVB-N、TBA值分别由15.73 mg/100 g和2.76 mg/100 g降低到13.28 mg/100 g和1.87 mg/100 g,硬度增加而弹性降低,挥发性成分中的酚类、酸类和酯类的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辅食营养补充品中维生素B_1的含量。样品在稀盐酸介质中恒温水解、中和后酶解,水解液用活性人造沸石净化,净化液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衍生,正丁醇萃取后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通过优化前处理方式调整衍生液浓度以及样品净化的方式,本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在95.2%~99.0%,保留时间稳定且重复性好,RSD值为1.0%,衍生液浓度在40~60 g·mL~(-1),结果显示本方法适用于检测维生素B_1含量较高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减少杂质干扰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红薯茎叶中的黄酮,在前期单因素研究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得出乙醇浸提法提取红薯茎叶中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40,在该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0.831 6%。  相似文献   

20.
以菌类中的滑菇为研究对象,对滑菇中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实验分析,从而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法使滑菇多糖的得率最大,为今后开发利用食用菌多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实验使用水提取、酶辅助水提取及超声辅助水提取从滑菇中提取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滑菇中的多糖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提取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水提法提取滑菇中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2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乙醇用量1倍或2倍,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69%。酶辅助水提法从滑菇中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 h、纤维素酶分解45 min,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77%。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液比1∶15(g∶mL)、提取时间2 h、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20 min,该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