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很多国家把生态经济建设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如瑞典是开展生态经济建设最早的国家,瑞典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是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来又进一步提出并基本实现了“生态循环城”的设想。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按区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生态经济,协调好行业之间、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省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提出了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白城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我省沙尘暴天气新的沙原地。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运作生态资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一个国家,地区所拥的的生态环境资产的多寡,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说到底就是人类通过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增加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环境的价值量和资产量,特别是增加该国家,地区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防灾救灾的能力,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使其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永明 《经济论坛》2004,(16):14-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破坏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固然有自然条件的作用,但其症结所在却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所以,西部地区最终陷入生态贫困导  相似文献   

8.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失主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普遍认识.目前,关于如何结合自身的农业耕作文化基础,挖掘、完善扣发扬其潜在的资源和优势,把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国际社会和各个政府、广大专家及学者正在进行研究与探讨的主要课题和内容.本文从哈尼族农耕文化的起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哈尼农耕文化面临的问题、建立与当代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哈尼农耕文化、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的对策等四个方面阐明哈尼族农耕文化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理念,而能否构建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则是衡量地区自身竞争力、吸引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反思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PRED战略模式。通过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创造自然与人类高度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达成社会生产过程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起因、内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经济的兴起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态经济中 ,经济活动的目标包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遏制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通过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枯竭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用各种生态手段 ,既消除生态危机 ,又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生态觉醒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对于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来说,其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组成也较为复杂,这样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同时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西部生态经济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社会物质资料的顺利生产,同时也要做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简单分析西部经济建设的利弊条件,并提出几点有效建议,帮助西部生态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面对不断升高的全球平均气温以及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现象,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与此同时,面对日趋收紧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未来要实现长久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低碳经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经济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又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当下以及未来必须坚定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以及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遗传资源,它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基因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还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我国、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云南省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对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的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及发展进步水平,体现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建设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是我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使人们对生态建设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生态多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何团经 《发展研究》2002,(10):43-4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造优美人居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愈来愈重视。建设生态型城市,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泉州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名列全国212个地级市第三位。泉州襟山面海,“四山夹两江”,集山海河城于一体,气候宜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市级生态  相似文献   

18.
论节约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是“经济”的本义和第一要义,也是现代人们从事各类活动的重要准则;节约是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经济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节约既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安全,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节约型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