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80年代澳技术政策的演变在80年代,澳大利亚的技术政策主要朝着以出口为主要方向,提高本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竞争性为主要目标发展的。在这个时期,促使技术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逐步减少对关税手段的依赖和对技术能力特别是技术革新在国际竞争和结构变化中所起重要作用的不断认识。因此,自1983年以来,澳政府的技术政策主要集中在把工业的方向从内向型转变到外向型,把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与日益变化着的国际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澳技术革新和市场销售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理论研究了关税减让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然后采用中国入世前后1999-2004年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美双边关税减让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中美双边关税减让都提高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就业,并且这一正面影响在低技术行业更为明显。由于关税水平能够反映贸易保护的程度,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外贸易保护程度加大会减少中国就业,而贸易自由化则会增加中国就业。  相似文献   

3.
被称作自由主义旗手的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产业保护。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近年来,更是频繁动用《美国贸易法》“201条款”及“301”条款进行产业保护,并灵活运用各种非贸易壁垒维护产业安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切不可轻易放弃维护产业安全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刘珊珊  杨广超  陈昭 《广东经济》2016,(14):111-113
制造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到贸易总额一半以上,一直以来是全球贸易的主体.本文以“G20成员国”二十个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依据选取的四个指标对G20成员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动态追踪G20经济体制造业产业竞争秩序变化通知,甄别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以便全面理解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澳大利亚实施绩效评价的政策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由于连年财政赤字、政府的运行成本持续上升,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政府角色、活动范围以及政府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的广泛关注,“小政府”成为公众普遍赞同的选择。在这种形势下,为了遏制政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现有农业产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对农业与农民给予支持和保护是国际普遍现象。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关税、市场  相似文献   

7.
张勇 《当代财经》2005,(3):101-104
入世后,随着关税的下调及关税结构的变化,浙江省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和出口环境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不同产业面临的变化也将会不同。针对浙江省制造业如何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文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吉朗市正在满怀信心地步入21世纪。近年来,吉朗市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市政府的改革。维多利亚省是澳大利亚的制造业中心,聚集着澳大利亚约1/3的制造业劳动力。作为维多利亚省的大都市之一,吉朗市已成为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自从欧洲人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定后以来,吉朗市就一直保持着石油化工和商业中心的地位,而且逐步在制造业和加工工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信息技术、旅游业等方面崭露头角。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对吉朗人的生活方式羡慕不已,奇特的公园和花园,众多的历史遗迹,秀…  相似文献   

9.
(一) 1988年5月20日巴西总统萨尔内以“非官僚化管理”为标题颁布了巴西政府酝酿了两年之久的新工业政策法令,并以此取代了30年来巴西一贯奉行的以“替代进口”为主的工业化政策。这是巴西就工业产品进出口关税方面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入世”关税减让和市场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寿绍松 《当代财经》2000,(12):25-29
关税减让始终是历届关贸协定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关税减让的背后,世界各国无例外地采取市场保护措施。关税减让与市场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辅相成,我国的应对措施是:认清我国的优势;走以法“入世”之路,保护本国市场;运用陷性保护措施,保护民族工业;用活“关税减让表”,用足关税约束“例外”;全力保护农业;改革国内税制,强化对外资企业税务稽查;成立WTO服务中心,为企业家提供服务;加紧干部培训和WTO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入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实施二战前的日本经济与欧美各国相比是脆弱的。为了保护本国产业 ,日本政府于1931年修改了关税税率法 ,对棉纱等制品实施保护关税 ,以控制进口 ,并且 ,这样的保护政策一直持续到二战后。由于日本政府一直实行国家统治经济政策 ,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非常困难。二战后 ,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转为赤字。而此时 ,西欧各国的贸易自由化率已达到83%,而日本尽管1955年加入了关贸总协定 ,但是由于日本原则上仍然通过外汇预算来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碳排放逐渐从环境问题演变成政治经济问题,碳关税是发达国家推崇的新型贸易壁垒,以此来增强本国产业竞争力,这对于碳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分析指出,碳关税必将对中国制造业将带来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但如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制造业内部结构、实施贸易政策支持,且调整国际责任,将有助于将碳关税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不断的在我国的各项政策中提及。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经贸政策关系到国家农业的发展。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宗旨下推动农业成本效益增加,是当今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首先针对关税政策、许可证和配额管理政策、汇率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简要分析了汇率和关税变动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联邦政府湿地管理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湿地开发期、政策转型期和“零净损失”期。这三个时期贯穿整个美国历史,在殖民和国家扩张时期,湿地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激励导致了湿地的损失。直接鼓励湿地转换的激励机制于20世纪后期结束,随后直接和间接的激励逐渐被取消,保护湿地的政策才渐渐地被公众所接受。随着“零净损失”目标的采纳,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努力也加快了速度。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湿地保护和恢复政策,如湿地其本情况、政府对湿地的管理和几点启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澳大利亚和中国(以下简称澳中——译者)的商贸关系是富有活力的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增长,综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成功特别有利于澳大利亚的资源出口商,显著推动了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国际贸易理论、贸易实务和开放经济下的工业政策之间的关系,并特别注意于在政策讨论中曾被误解的理论的教训的三个领域。作者认为关税改革的“多面规则”为降低高关税提供了理由,但都没有向统一化方面迈进,特别地没有提高低关税。作者认为,在单边、多边或者在关税同盟的情况下,关税改革的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最后,作者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并不是给高技术产业提供补贴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石才良 《当代财经》2003,(7):127-128
我国已经加入WT0,WT0规则要求进行关税减让,这也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经济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实施关税政策进行产业保护的必要性。借鉴有效保护理论,形成梯形关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贸易自由化和产业保护的要求。我国现行关税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关税政策效应的发挥,需要在以后的改革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面对进口关税大幅削减造成的冲击,国内企业应该如何调整存货策略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文章构建进口关税影响企业存货调整的理论框架,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国加入WTO带来的中间品关税削减对国内制造业企业存货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关税削减显著降低了企业非产成品存货,该结论在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后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中间品关税削减带来的企业存货下降主要来源于缩短企业订购提前期、降低提前期不确定性以及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中间品关税削减对高生产率企业和东部企业的“去库存”效果更突出。文章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有序地推进“去库存”的工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工业的最优战略贸易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统生 《当代财经》2003,(10):98-102
本文运用西方学者近20年运用较多的“标准刻度法”,研究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最优贸易政策。结果表明:不同政策组合条件的最优贸易政策工具及数量都各不相同。在考察的四种政策当中,同时实行最优的战略贸易补贴及最优战略关税政策使中国国民福利值最大,因而是三种“最优”政策当中的“最优”。同时,各种战略贸易政策都不能起到“利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日本科技政策体系在“反应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就是说,科技政策总是响应特定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直接需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定了所谓的“赶上”政策,企图进入全球主流科技。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技发展的目标是设法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空气和水污染问题。而80年代贸易摩擦触发的外部压力使政策面向两个方面,即国际化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