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以读者为中心,积极开展特色服务,构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本文阐述了开展特色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构建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并总结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特色服务、网络信息时代下的特色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希望能够在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的创新方面找到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会展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在会展活动中的作用,分析传统文化融入会展的价值意蕴、发展现状及突破路径。通过对会展活动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会展活动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立传统文化与会展的融合平台、加强从业人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和提升、发展多元化的会展模式等突破路径,以期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与会展活动深度融合的探索,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7)
电力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发挥其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和销售的良好运行,加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创造、发现、并留住人才等。作为电力企业,要以人为本,多方面、多层次、创新性地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图书馆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受到的关注度自然较高。现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以往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文化的前进方向不相适应。为了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各地区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工作,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图书馆理念,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讲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在文化知识的宣传中起带头作用,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讲座这一文化活动解决当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图书馆讲座在促进文化建设中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讲座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了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发展趋势,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以人为本、诚信,感恩三个角度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系.现代企业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启发,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不但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符合了时代的需求,象征着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石,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完善、丰富和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新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眼下实际,系统地分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优势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迎来腾飞,科学技术等方面也日新月异,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时代背景的推动下,人们信息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拥有的信息交流工具不断增多。报纸、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减弱,同时信息时代的电子图书和图像图书极大得影响了人们获取所需知识的方式。图书馆如果仍然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将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图书馆的文化特色也会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逐渐消退,所以在图书馆中增加创新性设计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需求,并且,图书馆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去突出自身的特色,让图书馆文化在信息时代能得到更好的宣扬。  相似文献   

10.
会展产业具有绿色环保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于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会展产业体系中,会展设计将艺术性、科学性及功能性融合起来,并融入会展场馆、展示空间、会展装饰等方方面面,赋予了会展产业极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会展设计师要与时俱进,以创新性的思维和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会展设计之中,以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推动会展业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具有自主开放、平等交互、即时快捷等特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路径,可以从受众到主体、从情感到内容、从现实到虚拟、从文化到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文化传承新媒体发展的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化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促进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媒介融合等措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承、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媛 《商》2014,(12):158-15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机构之一,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本文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特征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信息建设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维兰 《商业时代》2007,(2):112-112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内在的推动作用,文化的融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本文重点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层次、作用及影响因素,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性重整。  相似文献   

14.
叶惠玲 《商》2012,(7):226-226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作用的论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提高服务与人文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郑巧 《中国报业》2023,(22):230-23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也是学校信息资源整合、传播和服务的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图书馆发展必须走和谐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全面、有序、科学的发展。“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相区别,是指一个系统内容结构的均衡、稳定,运行安全有序,自我调节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讲和谐,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而是以承认矛盾为前提,和谐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设施,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新文化的社会组织,图书馆又是重要的信息情报搜集、整合、发布机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也是一个国民终身教育的场所,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图书馆不仅是一座城市兴衰与繁荣的象征,还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正因为如此,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图书馆目前存在的几种矛盾关系,研究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实现途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图书馆中的几种矛盾关系图书馆内外矛盾关系可分为三个方面:1.馆内矛盾关系馆内矛盾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8.
殷茜 《中国报业》2023,(22):148-149
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深化教育成效、拓宽教育层面、借力新媒体、协同多方力量等策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被颠覆。本文就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网络传播的现状作一详尽分析,探讨在网络传播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传统文化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芳 《商场现代化》2005,(27):283-2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