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维护金融稳定是央行的基本职责,但如何把它具体化,是基层央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立足于基层央行现有的现实优势,着重从准确理解维护金融稳定的科学内涵及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对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微观操作的具体内容、原则、方法、手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基层央行尤其是市县支行如何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具体运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市场快讯     
《中国货币市场》2007,(6):90-92
一、公开市场操作 5月,央行共发行了1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2790亿元,较上月减少430亿元(见表1)。3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三个月未动用正/逆回购这一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公告操作调节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已经在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取得极大成功。因此,有学者提出把公告操作作为我国央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甚至取代公开市场操作。本文通过对公告操作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内涵界定,两者在各国实际运用状况的考察及比较分析后认为,两者之间事实上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我国央行在运用公告操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各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旨在实现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根据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或外汇买卖,吞吐基础货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最理想的工具是短期国债,但长期以来,我国短期国债发行量不足,为了解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问题,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5.
自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6月1日成立以来,各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及其实施情况予以了密切关注.本文以欧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为切入点,研究其"双支柱(two-pillars)"的货币政策策略及其联合决策、分散执行的操作框架,并介绍了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及各工具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及其在实践中如何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操作框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市场快讯     
《中国货币市场》2007,(5):68-70
4月,央行共发行了12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3220亿元,较上月减少6440亿元(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3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两月未动用正/逆回购这一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7.
基层央行处于传导货币政策、办理支付结算、经理国库和发行基金等业务的操作层面上,操作风险是基层央行履行职能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本文从基层央行操作风险的表现形态及其特征入手,提出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2,(5):7-7
央行一周净回笼440亿元 中国央行9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2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这是继周二央行重启28天期正回购之后,再次进行正回购操作。而此前央行已经连续7周未进行相同期限的正回购操作,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年1月1日~2014年2月28日为研究区间,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用以判断该货币政策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中,无论是放松还是收紧银根的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均只表现在个别市场,而且影响滞后、较弱。单独研究长期品种操作的结果发现,央行公开市场紧缩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方向与预期一致;而公开市场放松操作在债券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说明没有通过债券市场的传导产生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层央行处于传导货币政策、办理支付结算、经理国库和发行基金等业务的操作层面上,操作风险是基层央行履行职能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本文从基层央行操作风险的表现形态及其特征入手,提出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央行票据发行、交易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积极作用及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取代央行票据的条件还不成熟,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央行票据仍将是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市场快讯     
《中国货币市场》2007,(9):78-80
一.公开市场操作 8月,央行共发行了1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4390亿元,较7月增加1280亿元(见表1)。8月央行没有进行回购操作。  相似文献   

13.
市场快讯     
《中国货币市场》2013,(3):80-82
一、公开市场操作 2月份,央行共进行了4次正回购操作,总金额为550亿元;同期.央行还进行了2次逆回购操作.总金额为8600亿元.较上月增加了3760亿元;本月未发行央行票据。  相似文献   

14.
公开市场操作:国债与央行票据替代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由于国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尤其是短期国债具有期限短、变现性强、市场表现活跃等特点,符合公开市场操作的要求,理应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目前,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的局限性显现,国债具有的优势可弥补其局限。长远看,随着短期国债规模的扩大,央行票据将淡出,国债将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流工具。但当前国情下,国债与央行票据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二者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相似文献   

15.
市场快讯     
一、公开市场操作 7月,央行共进行了2次正回购操作,交易总量为650亿元(见表1);发行了14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3110亿元,较6月增加940亿元(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4个月未动用正/逆回购操作后,本月央行再次动用正/逆回购这一操作工具;并且这是2005年9月以来的首次6个月正回购操作。  相似文献   

16.
公开市场操作是澳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危机期间,澳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提供了充足流动性,成功平抑了利率波动,为澳大利亚成为本次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的发达国家创造了条件。中国与澳大利亚货币政策框架虽存在差别,但近期“主要运用市场化手段动态微调”,和此后逐步实现调控方式由直接向间接过渡的需要,都将公开市场操作推向了金融调控的突出位置。该文借鉴澳央行经验,提出改进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快讯     
一、公开市场操作 8月份,央行共进行了8次正回购操作,总金额为1780亿元,较上月增加了480亿元(见表1);共发行了12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2805亿元,较上个月增加了620亿元(见表2)。8月份,央行通过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的力度继续回升,回购资金量较7月份回购量增加了480亿元:共发行了8期,期限全部为28天。正回购的操作利率基本与前期扯平,维持在3.20%。  相似文献   

18.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2,(37):6-6
央行上周放量逆回购2350亿元 据央行网站披露,上周四央行共进行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期与28天期品种分别为550、10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落在3.35%、3.60%,均与前期持平;加上央行上周二开展的750亿元逆回购操作,全周逆回购操作规模合计2350亿元。  相似文献   

19.
陈刚 《济南金融》2005,(8):33-34
因用人失察、内控不力等原因所诱发的基层央行四类可能的操作风险,由于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隐蔽性和放大性,在给经济金融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基层央行监督控制工作带来挑战。鉴于此,确立以人为本、职责明确、重点防控、相互协作和奖罚分明的监控机制,是控制和防范基层央行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操作风险是导致基层央行金融案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制度的制订、修订和执行、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央行操作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制度执行保障机制、健全监督体制、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力度、科学合理地管理员工等对策,以加强对基层央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