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玉峰 《北方经济》2004,(11):43-44
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业大区,近60%的人口是农牧民,随着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农牧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劳动力过剩问题日趋突出.据统计,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有240万剩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加10-20万,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牧区,不仅使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客观形势要求必须加大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然而,当前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普遍存在着不敢走、不会走、走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来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是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1、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巨大缺陷,从根本上制约着农牧民增收 我区现行的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牧区改革,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2010,(7):65-65
近年来,鄂前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旗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三农三牧"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坚持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的新路子,突出了农牧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推进农村牧区发展的强大合力,进入了农牧业效益最好、农村牧区变化最大、农牧民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为核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千方百计解决“三农”问题,使海西州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村牧区经济的重要组织模式,也是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农村牧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近年来,海西州把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作为农村牧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全力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特别是全州牧区以村为单位,全部组建了股份合作制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全州草地畜牧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蒙古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牧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农牧业及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仍然非常短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没能有效地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等,需要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今后五年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经济研究》2006,(5):20-30
一、对未来五年全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内外环境的总体判断和认识 (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当前,我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段时期,是农牧业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农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牧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一是农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农畜产品加工能力相对饱和。二是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村牧区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牧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牧区向城镇集聚。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解决好农牧民增收问题,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牧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海西州东部经济区基本属于农牧结合地区,聚积了全州绝大多数农牧业人口.解决东部经济区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农牧区的繁荣与稳定,也关系到海西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9.
农牧业经济是海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不仅事关全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全州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以 及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 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前农牧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增速缓慢,以及由此引发的农牧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品市场疲软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关系到农村牧区小康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将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增加农牧民收入事关国民经济全局 农牧民收入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牧区经济的“晴雨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实质上是发展支持弱势群体的金融。农村牧区相比城市是弱势,农牧业相比工业是弱势,农牧民相比城市居民是弱势。因此,农村牧区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农牧业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产业,农牧民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群体,对"三农三牧"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农村牧区创新支付需求巨大人们对于创新支付的固定思维是:推广应用在都市,目标客户是白领。然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研究》2009,(3):37-42
面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群策群力,狠抓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确保了农牧业生产开局良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工作》2001,(2):7-10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今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牧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新千年岁首,正值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带着如何调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以及怎样提高农牧民收入这两个群众关心的问题,访问了伊克昭盟盟长云峰同志。  相似文献   

15.
农牧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是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能否较快地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是关系到全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对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农牧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是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能否较快地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是关系到全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从2004年9月上旬到中旬,对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赤峰市元宝山区、克什克腾旗和锡盟西乌旗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并深入车间、温棚、生产基地、畜产品市场,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流通、市场、销售等情况.现将有关情况及意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尉强 《北方经济》2007,(11):24-25
2007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的第二年,同时也迎来了内蒙古自治区自己的盛典--自治区成立60周年.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国家及地区发展经济之本.因此,国家把发展农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列为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区积极顺应国家大势,把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到自治区经济规划发展重要日程上,统筹策划全区经济运行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地区社会资源优势,努力推进自治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进程,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发展现代农牧业,离不开现代农牧业的主角--农牧民,因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风貌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要有新型的农牧民,二是要有发达的农牧业,三是要有繁荣的农村牧区.  相似文献   

18.
高鸿雁 《北方经济》2011,(17):46-48
近年来,农村牧区一家一户为主的生产模式,分散的土地经营体制,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大幅增收的主要障碍。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牧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工作》2006,(6):17-20
目前,我区农牧民收入的75%来源于农牧业。农牧业是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主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农牧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区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增产与增收不同步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根源,在于农牧业结构单一、许多品质不优、效益不高,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深化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牧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内蒙古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当前,乡村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乡村产业羸弱、乡村治理弱化、乡土文化衰落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重要因素.实现内蒙古乡村振兴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加快改革创新,加强统筹设计,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汇聚全社会各类要素,共同支撑乡村振兴和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