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产生的庞大资金需求的满足.离不开金融业的强力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也很低。如果不改变农村金融的落后局面,将对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严重制约。为此.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政府有关部门也已在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正在打破坚冰。 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聚焦点.也是本刊今后要持续关注的重点报道话题,本期。关注”栏目特别刊发了《北京市农户贷款调查》和《农村金融春天已经来临》两篇文章。前文是对北京市农户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反映出农村地区贷款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问题:后文深度解读了银监会近期出台的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指出农村金融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毋庸置疑,农村金融问题亟待解决,而这只能靠更快更深入的改革,我们别无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信息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 《新疆财经》2008,(1):61-64,6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既是一种新的农户融资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它将农户眼前的融资需求与未来的养老保障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对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呼图壁模式"和"四川通江模式"是目前我国两种典型的养老证质押贷款运行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应选择"呼图壁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呼图壁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由于农村特别是农户信贷的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出现了农业资金投入短缺、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南、珠三角和北京京郊三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导致当地农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户融资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但共同之处在于农户融资都存在供给不足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的情形.这就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尽快完善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常红军 《开发研究》2007,(6):139-141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应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明确建立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目标,有效获取信息资源;推进农村金融征信系统标准化管理,提高信用产品质量;科学确定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发展模式,促进信用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加强对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加快农村金融征信相关立法工作等建设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农村的信用体系为着眼点,通过对传统的借贷方式和团体贷款分析认为,团体贷款以人际信任为纽带,采用隐性担保的模式是符合中国农村乡土特色的.农户履约的关键在于贷款行为对农户生活的改善程度,并以此提出保障团体贷款运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新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是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成功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理念对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借鉴其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压力。  相似文献   

9.
杨宜  张峰 《乡镇经济》2009,25(1):120-123
苏南、珠三角和北京京郊三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导致当地农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户融资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但共同之处在于农户融资都存在供给不足或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的情形。这就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尽快完善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崔萍 《乡镇经济》2009,25(6):124-126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期生命周期模型来考察在信贷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在存在农村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否起到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农业投资回报率、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和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农村金融支持的农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农村金融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越低,则农村金融的发展越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1.
卢迪 《理论观察》2012,(2):188-189
近年来,农业贷款的发放多数以"农户联保"贷款方式为主,但是,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现在"农户联保"贷款不良率呈上升趋势,贷款质量下降,在防范信贷风险上暴露出不足。因此,目前联保贷款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越来越引起关注,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改进信贷模式,提升经营效率,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发展新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而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又在于农户缺乏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担保品以及农业所特有的弱质性。文章借鉴房屋贷款抵押保证保险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相互制农户信贷保证保险,以解决农村资金需求者在传统信贷中因缺乏担保品而导致的贷款难的问题,从而缓解农村金融供需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信息甄别模型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的关系。本文认为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可以反映其种地能力,因此农户的土地租赁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信息识别机制,金融机构据此来识别贷款农户的风险状况。在实现自身盈利和支持"三农"双重目标的约束下,农村信用社会根据农户土地租赁的情况采取差异化的贷款定价策略,从而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因此,规范和发展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不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也有助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贵州省平坝县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获取相关资金需求的数据.发现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资金需求大。民间资金借贷频繁。通过调研数据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数据的对比.笔者发现该地区存在资金供给严重不足。针对农村金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对扩大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的发展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但目前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惜贷”现象,农村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企业的“惜贷”行为,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村信贷配给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汇丰一清华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对我国农村农户获取不同贷款途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针对每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鼓励各类资本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以及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准入区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这两条政策至少意味着农村大兴村镇银行和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的黄金时代将要到来。 农村金融将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2006年底.银监会推出了新的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首次正式引入农村银行业竞争.为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多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农村金融改革也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农户是农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最直接的参与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安排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文章以二元Logistic模型为基础,利用220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户内在性因素和农信社外在性因素,其中,农户家庭年收入、户主对农信社的了解和有无借贷经历等内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显著为正,农信社贷款额度、贷款效率等外因性因素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和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1024家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借助2013年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事件,探讨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大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作用机制是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加剧了非农部门信贷价格竞争,缩小了银行向非农部门和农业部门放贷的边际收益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化程度越高、所在地直接融资越发达的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程度越高。此外,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短期内对农村金融机构收益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风险影响不显著。本文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引导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天津经济》2009,(9):F0002-F0002
近年来,天津农村合作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农村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在天津市农村地区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大力开展被誉为“天津模式”的信用工程建设,积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截至6月末,我行涉农贷款余额265.7亿元,占到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4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